香港閣樓書店夾縫求生:租金高漲 轉型遇雙重標準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11-12 10:46:02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在香港車水馬龍的鬧市中,遮天蔽日的燈箱廣告旁,如果不仔細分辨,很難發現閣樓書店的招牌。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獨立書店的利潤難敵購物商店,不得已選擇走“上層路線”降低成本。但隨著近年來香港店舖租金高漲,“更上層樓”都難實現,不少書店或將面臨關門的命運。
2012年台灣誠品書店進駐香港,今年10月又在尖沙咀開分店,主推“書店百貨化”,引發當地大型書店效倣。此外網絡書店日漸成熟,紛紛推出便捷訂書服務。四面受困的香港閣樓書店將何去何從?
“二樓書店”難抵租金壓力
香港的閣樓書店常被稱作“二樓書店”,其産生可溯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昔日香港知識分子深感香港文化土壤貧瘠,便以辦書店這種最簡單直接的辦法來補救。他們把書店作為社會啟蒙的媒介,向讀者提供人文、歷史、社科等類型書籍,希望借此開拓香港人文空間。但因書籍不夠暢銷,在沿街鋪面租金壓力下,書店只好“上樓”。
最初書店通常選址在二樓,“二樓書店”由此得名。為在劣勢樓層爭取主動,二樓書店主要分佈在旺角、灣仔、銅鑼灣等香港繁華鬧市區。書店不單賣書,還是文化平臺,時有文化及社會活動舉辦。長期以來,閣樓書店在香港商業氛圍最濃之處,屹立為當地別具一格的文化景觀。
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由於租金日益昂貴以及閱讀環境的變化,閣樓書店陷入困境。有香港媒體人表示,“二樓書店”不斷“高升”,搬至三四樓,有的甚至在十樓以上,“稱樓上書店更妥帖一些”。在“不斷高升”與“逐租而遷”之中,不少閣樓書店不堪經營壓力,黯然退場。
小眾經營面對種種難題
閣樓書店屬於小眾經營,依靠服務與口碑取勝。大多數閣樓書店主打熟客生意,店員充分把握顧客喜好,凡有合適的新書推出便及時通知,訂書代購服務也比大型書店便捷週到。雖在規模上難敵大書店,閣樓書店仍有生存空間。
開益書店位於銅鑼灣崇光百貨後,店主楊淑君2010年接手時正值書店輝煌期,每月營業額有40萬元至50萬元(港幣,下同)。近兩年生意卻一落千丈,營業額跌至10多萬元,且大半用於交租。書店每月虧損上萬元,全靠店主“倒貼”積蓄強撐。
楊淑君説,現在香港人智慧電話不離手,能知天下事,能載天下書,沒有時間也不願花錢買實體書。貨源問題同樣讓人頭疼,開益書店多通過台灣出版商進書,但因對方同樣面對市場萎縮的情況,在出書量上嚴加控制,而書籍首先分配給大型書商,剩餘尾貨才輪到開益這類閣樓書店。暢銷書貨源有限轉眼售罄,讓小書店有苦難言。一年一度的書展是香港人難得的集中購書時機,卻因書商紛紛壓價拋售而難獲利潤。
轉型發展遭遇“雙重標準”
書市形勢不利,租金又只增不減。楊淑君説,2012年已加租三成,去年續約再加一成。窮則思變,楊淑君去年嘗試轉型,在書店引入紅酒和日本零食,卻被熟客和網民圍攻,稱其“自甘墮落”。眼見租約期滿,楊淑君頂不住壓力,便在“臉書”發帖求援。近來有好心業主邀請楊淑君進駐商場,為小店提供落腳之處。楊淑君另計劃回收舊書,並以“圖書漂流”、出租或二手出售等方式開拓商機。
年內有台灣網絡書店推出訂書直送香港7-11便利店的取貨服務,以“中午前訂貨、隔日下午取貨”吸引讀者。楊淑君擔心未來網絡書店的發展,對閣樓書店的優勢訂書服務構成進一步衝擊。她同樣對讀者的“雙重標準”表示困惑。2012年台灣誠品書店進駐香港,今年10月又在尖沙咀開分店,並以“書店百貨化”為特色,將非書籍類貨品作為經營重點。當地大型書店效倣兼營食品百貨,顧客卻不覺異常。
對此有專家表示,“香港閱讀風氣仍不及台灣興盛,單靠賣書難應付旺區租金,加上讀者在網上買書更廉價便捷,誠品轉為主打百貨,是迎合市場的策略。”大型書店有了轉型挽危之道,閣樓書店又將何去何從?(張盼)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