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守望者:83歲箍桶匠入行70年 手工箍桶或成絕唱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11-13 10:58:31 | 來源: 揚州晚報 |
圖為徐大爺在工作中。劉峰生 攝
老城區徐凝門街社區的老箍桶匠徐宏禮大爺雖已83歲,但還在外面忙碌。徐大爺説,現在的忙碌與從前不一樣,以修理為主,新制不多了。
記者上門三次 終於見到徐大爺
“找他難找呢,除了下雨天,一般白天都不在家。”記者第一次到徐大爺家時,他的老伴説。
徐大爺的老伴告訴記者,只要天好,老徐總是一大早就出門,能不能回來吃中飯不確定,一般到下午4時左右就回家了,回家後有時還要出門。由於耳朵有一點點背,他也不用手機,有事就打家裏的電話。
果然,記者第二次登門是下午4時30分左右,徐大爺的老伴説,就這麼不巧,剛出去。第三次,記者終於在徐家見到了徐大爺。面對記者的疑惑,徐大爺説,找他去做手藝的很多,不少都是急的。
徐大爺説,他屬雞,已經80歲開外了。記者看到,徐大爺身材高大、腰板挺直,説話鏗鏘有力。隨著冷空氣的到來,絕大多數人都穿上了羊毛衫,而他只穿一件棉毛衫外加一件工作服。
十五六歲學徒 一幹已近70年
徐大爺從十五六歲開始學手藝,至今已做箍桶手藝近70年,幾十年來,他贏得了顧客的讚許與同行的尊敬,因此到現在還是生意不斷。
徐大爺説,他從解放前開始就做箍桶手藝了,十五六歲時,跟他的哥哥學徒。那時,他們家就在徐凝門街上,沒有門面,有人家請就到人家門上去做。
據徐大爺介紹,上世紀五十年代,他曾進工廠做手藝,但工資低,到外面去“打工”,廠裏又不允許,後來再加上其他原因,他乾脆從廠裏出來“單幹”,收入比在廠裏高多了。
徐大爺告訴記者,做任何行當都既要有天賦,又要勤奮,他對自己的要求是,絕對不做箍桶匠裏的倒數,要做就要做第一第二。因此,他曾是老城區箍桶這一行當裏名氣最響者之一。
原來做新的多 現在主要搞修理
“時代變化真的很快,如今城裏人用木制桶裝生活用品少了,生意少了,城裏的箍桶匠還在做的寥寥無幾。”徐大爺無奈地説。
據徐大爺介紹,原來的箍桶生意,在城裏主要是澡盆、腳盆以及馬桶、水桶等;在農村另外有糞車、糞桶等;在飲食行業有木甄子。由於家家戶戶、各行各業都需要,因此當時生意非常好。他印象最深的是,他為原來的五一糖果廠做的木甄子,當時可能是市區最大的;前幾年,他還為東關街一家酒鋪做了個酒甄子,後來他發現,這個酒甄子是放在酒鋪前做展示用的。
徐大爺説,如今城裏人都用起了塑膠製品;周邊農村也因為城市規模擴大而變成了小區,箍桶生意從以前的新制轉變成修理為主。
最後的守望者 手工箍桶或絕唱
“我知道的城裏手工箍桶同行,最小的都已60歲以上了,因為有退休工資,基本上都不做了。”徐大爺説。據徐大爺介紹,雖然現在生意不如以前,但因為做的人少,因此他天天都忙。生意主要有兩種:一是城裏還有人喜歡用木制的澡盆、腳盆,新的要做、壞了要修;另外就是做老鵝、牛肉等熏燒生意的,還在用木甄子。
這段時間,廣陵路上一家做老鵝生意的,作坊裏的木甄子燒壞了,把徐大爺請了過去,徐大爺一看,假如修的話,要花很大的功夫,效果還不一定好,乾脆做一個新的。“人家做一個要花三天時間,我一天就做好了。”徐大爺自豪地説。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