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雜技國內市場不如國外 好作品仍是培育觀眾關鍵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11-13 11:28:46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中新網長沙11月12日電 (記者 魯毅)“中國雜技本是一種大眾藝術,但當前在國內的觀眾基礎卻很有限,甚至不如國外。”12日,中國文聯雜技藝術中心主任宓魯談及中國雜技發展現狀時表示,中國雜技要發展,培育更廣泛的觀眾市場尤為重要。
當天,新形勢下雜技藝術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在長沙舉行,中國雜技界領頭人以及全國各地雜技團代表共聚一堂,探討當前形勢下中國雜技藝術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思路。
中國雜技作為中國一門古老的表演藝術,是改革開放後最先進入國際演出市場的中國藝術,也是最早被世界舞臺認同的當代中國原創文化産品之一。尤其近年來,中國雜技作品和藝術家在國際比賽中頻頻獲獎,中國雜技也隨之享譽海外。
在從事中國雜技藝術宣傳工作多年的宓魯看來,中國雜技藝術在國際市場的認可,一方面因為中國創作了不少優秀的雜技節目;另一方面國外觀眾對包括雜技在內的文化藝術的重視、關注、欣賞水準的成熟同樣極為重要。
宓魯向記者描述了他曾在俄羅斯觀演時看到的一幕:在開學的第一天,一群小學生穿戴著統一的服裝,集體觀看馬戲團的表演。“這種情況在中國極為少見。”宓魯説,“國外觀眾市場的培養是從每一個居民小時候就開始了,這在當前中國難以實現,中國雜技在國外更火也就不足為奇了。”
“雜技藝術要發展,必須要有市場支撐。”湖南省雜技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藝術總監續東介紹,近年來雜技的國內市場發展較快,湖南省雜技藝術劇院結合湖湘文化創作的大型雜技主題晚會《芙蓉國裏》上演後受到了觀眾一致好評,最新創作的原創雜技劇《夢之旅》也吸引了眾多愛好者。“現在我們每天都有活幹,有時候還忙不過來。”
對於雜技藝術從業者而言,不斷創作出好的作品則是培育觀眾的關鍵。中國雜技協會副主席張紅説,雜技的發展需要不斷創新,要把握當今社會人們的審美情趣,運用現代舞美、燈光技術等,創造前所未有的節目,這才足以不斷吸引廣泛的觀眾。
宓魯認為,雜技是一家四代都可同場觀看的藝術,它需要創新,更需要堅守“通俗易懂”原則,讓老少皆宜,讓觀眾有笑聲。
新聞推薦
- 兩岸“春帆共濟”,青年“同心築夢”!湖裏區成立首個臺青就業創業基地服務聯盟2025-02-21
- 外國智庫專家:美國新一輪關稅戰衝擊全球經濟2025-02-21
- 市場監管總局在助力兩岸融合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一文了解→2025-02-21
- 《七子之歌》新一代傳唱人龍紫嵐:我要用歌聲講好澳門故事2025-02-21
- 潘賢掌出席全國臺企聯新春聯誼活動暨福州臺協換屆系列活動2025-02-21
- 臺商紮根福州、投資福州的決心信心始終未變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