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非遺傳承人項老賽:創新才能讓老手藝重放光彩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11-17 11:31:32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中新網芒市11月16日電(崔汶)家住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戶撒鄉的項老賽,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16日,正在田裏做農活的項老賽接到客戶電話後便匆匆趕回家裏。“有人想來買幾把刀。”項老賽的刀已經成為當地的一張宣傳名片。
今年55歲的項老賽,自小就師從父親,學習阿昌族世代傳下來的打刀技藝,是正宗阿昌打刀世家的嫡系傳人。阿昌族獨特的鍛打、淬火、磨刀以及夾鋼等純手工製作的各種刀具,硬可斬鐵,利可削幹毛巾或削老竹、剃汗毛。2006年5月,阿昌族戶撒刀鍛制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老賽也被列為唯一的一位戶撒刀製作工藝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藝人。
“80年代,我們阿昌族打刀人的生活過得很清貧。”項老賽回憶説,當時地處中緬邊境山區,經濟、社會、交通各方面的發展都較落後,阿昌族打刀人將刀打好後,交給賣刀人,由賣刀人翻山越嶺去尋找賣家。“錢都是賣刀人賒著,賣出去了才給我們錢。”迫於生活的壓力,項老賽開始尋思怎樣讓刀賣出好價錢。
“我在刀的工藝和包裝上進行了創新和改良,讓刀不僅實用還更美觀。”一次鄉上的集市,項老賽帶著改良後的第一把刀在集市上擺了個攤位。“沒想到,真有人來買。”項老賽説,一位操著外地口音的男子一眼就相中了那把刀,最後以高於市場價7.5倍的價格賣了出去。
嘗到甜頭後的項老賽開始了他的創新之路。“漸漸的我發現,只要不斷的對老工藝進行創新和包裝,何愁老手藝沒有市場,沒人傳承?”項老賽認為,創新才能讓老手藝重放光彩。
他用時間和如今的千萬身價證實了他的觀點。“我最貴的一把刀賣到了28萬元。”項老賽説,現在他鍛造的刀具從大小、款式各方面都能滿足顧客的需求。“我還在不斷的推出新款式。”項老賽介紹説,在保證手工鍛造技藝不變的同時,刀的款式可以根據顧客需求進行改變,在刀鞘、刀柄的包裝上,項老賽也在根據市場進行著創新。
“老手藝在保證手藝活不偷懶的同時,不斷進行升級和創新,必定能活過來,傳下去。”項老賽説道。(完)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