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拼車拼房拼晚餐 香港興起“共享經濟”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11-23 10:47:31 | 來源: 北京晚報 |
在消費新世紀,人人都是微創家。説到“共享經濟”,雖然你未必知道它的確切定義,但你一定對於近年興起的優步、租房網Airbnb等拼車拼房平臺很熟悉了。遇到上班高峰期,站在路邊攔不到計程車;或是夜晚約女友去高級餐廳想體面一點,你會打開優步看看周圍有什麼私家車可提供服務;假日出行,不想住在千篇一律的雙人間,吃著無新意無特色的酒店自助餐,你登入Airbnb尋找一間特色民居,深入體驗當地人的生活;甚至説你本身是一個對香港本地景點和文化有獨到見解的人,都不妨試下在週末客串一把導遊,領著世界各國的遊客,穿梭于大街小巷,嘗遍街頭小食,尋找香港之美。這些新興的消費與營商模式,就是近來在香港越來越時興的共享經濟,他們將身邊物品有效利用、與人分享,還能賺些外快,開始改變越來越多人的生活。
週末客串導遊
發掘不一樣的香港美
Maggie是一個性格開朗的女孩,在美國加州長大,2011年留港居住,旋即被香港的點心、街頭美食吸引,喜歡上這座充滿魅力的城市。同時她也觀察到身邊的香港人很“冷漠”,抱怨居住環境、抱怨物價、抱怨政府,有些甚至盤算移民計劃。而遊客們來到這裡,也只會去尖沙咀購物、去山頂蠟像館、去海洋公園等景點,沒有什麼新意。
“為什麼不能帶著他們走入小區?比如去元朗的濕地、大埔的農田看看,體會不一樣的香港呢?”今年夏天,Maggie和另外一個朋友合夥開設了一個由本地人帶路的旅遊配對平臺“Sam the Local”,希望集合一班人,分享自己的觀光經驗,令遊客甚至港人重新發掘香港的優美之處。
這個配對平臺是如何運作的呢?首先,他們先召集本地或居港已久的人,讓他們策劃獨特旅程。比如Maggie就是其中一個,她會帶遊客飲港式早茶、去花園街購物,甚至享受米芝蓮餐廳美食。而另一位來自德國的蘇菲,已在香港生活3年,她從事研究城市耕種和城市生態方面的工作,便會帶領遊客發掘鮮為人知的天臺種植場、郊區等旅遊點。為保證行程的素質,兩位召集人會親身試玩,確認行程沒有問題後再實施。目前旅遊平臺擁有40個“帶路人”,平均每小時收費200港幣,每團可招待2至5位遊客。原本預計客人多是外地年輕人,但現在吸引最多的卻是本地人,年齡由30至50歲,他們最愛郊外及享受美食的行程。
共享經濟正興起
香港準備著
8月13日,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有限公司(HKIRC)公佈名為《共享經濟——香港準備好嗎?》的問卷調查結果,在1447名受訪互聯網用戶中,82%是共享經濟活動中的消費者,他們都希望尋找有效方法去善用閒置資源,顯示“共享”將成為香港一種新的消費模式;其中,汽車、集資、房間和住宅共享,是最熱門的3類共享活動。
楊先生便是其中一個“共享經濟”的追捧者。他回想第一次使用租房網站Airbnb,是2012年租訂了香港人謝先生位於北角的家。他和謝各佔一個房間,共享客廳、廚房和廁所。“謝很貼心,特地開車到地鐵站接我。那是我初次來香港,想去酒吧,謝還特地找了一個朋友帶我去蘭桂坊,讓我真實地體驗香港生活,之後我一直跟謝聯繫。”現在,楊每次去旅行都使用Airbnb,此外還經常使用提供租車服務的優步,去陌生人家吃飯的Eatwith。
由拼房到拼車,到拼一頓晚餐,楊大力推崇,因為在消費同時,亦實現了共享資源及按需經濟的生活方式,他形容為“便宜、省時、方便,又可認識新朋友”,而且在朋友圈中亦顯得特別酷。
以“共享”為名
問題叢生
Airbnb的香港版網站,一打開首頁,便見到“歡迎回家”四個字,配著經過溫馨佈置充滿小資情調的臥室相片,告訴你儘管身在異鄉,也能感受家的溫暖,電腦另一頭房東正熱情等待你的到來。但,你真的是租到當地人生活的“家”嗎?
在香港的Airbnb房源中,大部分並非自家的“閒置房間”,更多的是以“共享”為名,“集團式”經營無牌賓館為實。馮先生為退休人士,與太太、兒子、媳婦共同管理22個出租套房,馮先生説,因為朋友是做地産仲介的,早年教他通過做二房東的形式賺取中間差價。當Airbnb進入香港後,他便將短租房源放上網,每套房每月大概為他帶來9000港幣的收入。馮先生承認沒有取得賓館牌照,也沒有交稅。
另一位在Airbnb網站做得風生水起的是一位年輕女孩,她與另外幾個年輕人一起,將位於大圍的村屋改造成特色民宿,一間是白色公主風、一間是美國英雄風,還有一間是男人的浪漫,裝修風格非常符合時下年輕人的口味,宣傳時特別加上一句——“請尊重它並對待它如你的家”。在她看來,Airbnb打著共享經濟的旗號,販賣著“美好的人情味”,實際就是一種品牌策略。
Airbnb成立的初衷是“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最簡單有效的途徑,讓他們可以利用閒置空間賺錢”,但落地香港,善用閒置資源的概念似乎已變味。
大勢所趨下
灰色地帶仍在
雖説共享經濟受到時下年輕人的追捧,“方便”、“便宜”、“環保”甚至能夠“挑戰權威,打破行業壟斷”,這個破壞式的創新型經濟,將閒置資源再次分配的同時,也挑戰著現有的營商環境和法律體系,存在的問題實在不少。
Maggie告訴記者,她們召集的不是“導遊”,而是有著本地生活經驗的“帶路人”。為何用“帶路人”這個字眼?因為和所有新興的共享經濟平臺一樣,她們也面對法律上的灰色地帶,略顯尷尬。在現行香港法例上,導遊須持有導遊證,凡為遊客安排觀光、膳食或交通工具等,已被視為旅行代理商。顯然,她們並無旅行社和導遊的牌照。
香港旅行代理商註冊處表示,這些網站可能已經觸犯了《旅行代理商條例》,因經營訪港旅客觀光或遊覽的業務,必須持有旅行代理商牌照,違者若被檢控及罪成,最高可被罰款10萬港幣及監禁2年。
而2012年及2014年進軍香港的Airbnb和優步同樣處於灰色地帶,Airbnb正面對著違反《旅館業條例》的問題,優步爭議更大,除存在第三方保險方面的問題,還引發的士司機們的聯合抵抗遊行,認為這些“黑車”搶了他們的飯碗。
香港立法會信息科技界議員莫乃光指出,Airbnb落戶香港時,曾主動接觸民政事務局商討有關法律問題,但政府並沒追上形勢,只表示暫無意在《旅館業條例》的檢討諮詢中處理有關問題。誠然,共享經濟概念已是大勢所趨,但衍生的市場經營及法律問題仍未被正式討論,是應該鼓勵?還是應該杜絕?這是香港以及世界各地政府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本報香港特約記者 思清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會見格林納達總理米切爾2025-01-13
- “京臺會·新時代兩岸融合講壇”在京舉辦2025-01-13
- 歡樂鬧上樓 喜迎金蛇年——臺胞在平潭過年找到“歸屬感2025-01-13
- 阿聯酋春節慶祝活動陸續開展 總臺春晚宣傳片亮相阿最大室內演出場館2025-01-13
- 紅日燃情,海闊天空——2025年香港砥礪奮發向未來2025-01-13
- 免簽政策讓挪威遊客對中國“興趣大增”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