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詞解事:香港創科局“順産”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11-26 10:35:23 | 來源: 人民日報 |
11月20日,楊偉雄在香港特首梁振英的監誓下,宣誓就職,擔任創新及科技局局長一職,香港特區政府第十三個決策局正式成立。
不容易!創科局“難産”3年終於落地。之前,香港立法會財經委員會部分議員用“拉布”的方式,拖延議程。很多涉及民生的措施被推遲,創科局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60歲的楊偉雄,曾擔任香港理工大學行政副校長、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創新及科技顧問等職務。“香港在創新及科技方面要急起直追,有信心短期內做出成績。”楊偉雄20日説。要“直追”,也就是説現階段“落後”,這句話並不是危言聳聽。“守成有餘、創新不足”,這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公佈的2015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對香港的評價。藍皮書顯示,香港的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更是13年以來首次失去榜首位置,跌落到第二位。
眾所週知,科技與創新對於提升城市競爭力和改善公民生活素質有重要作用。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雙重優勢,作為“超級聯繫人”,是國際金融中心,有著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知識産權保護體系。天然優勢一大把,關鍵是做不做。此次創科局終於“順産”,釋放出香港科技創新奮起直追的積極信號,讓我們拭目以待。
台灣“PM2.5”
近日,臺“環保署”預告修正“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治辦法”,這是自2000年該辦法修訂後,15年來第一次增修。
台灣PM2.5應該很低吧?可別輕易下結論。這是臺“環保署”歷年對空污管制的最大規模修正。直接原因是此前台灣西部連續出現霧霾天氣,多個監測站測得PM2.5濃度達到130(微克/立方米)以上,超標近一倍,空氣品質被稱“今年入秋最臟”。
有“別有居心”者陰陽怪氣地説:“台灣的PM2.5飆高都是大陸沙塵暴所致。”事實並非如此。據台灣成功大學環工係教授吳義林調查顯示,台灣多數地區的PM2.5都是由本地産生。那麼,誰是台灣PM2.5的“最大貢獻者”?據調查顯示:全台灣PM2.5污染源,前五名為大貨車廢氣、餐飲業油煙、電力業排污、道路揚塵及小客車廢氣。
空氣這東西,受益不覺,失之難存。在一般民眾印象中,台灣空氣品質較好,不用擔心PM2.5問題。但此次修“法”,也給台灣警示:不能“吃老本”,當心積重難返。
(吳儲岐)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