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高甲戲《鄭成功》受好評 福建藝術節好戲連臺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11-27 11:20:52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中新網福州11月26日電 (記者 劉可耕)作為第六屆福建藝術節·福建省第26屆戲劇會演的參演劇目——新編高甲戲《鄭成功》26日在福州大戲院上演,受觀眾好評。
由南安市高甲戲劇團演出的新編高甲戲《鄭成功》由團長張芳頌任藝術總監,國家一級編劇梁鬱南執筆,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加入了些許戲劇性的元素和舞臺創新。
該劇描寫鄭成功從一介書生成長為民族英雄的曲折歷程。清朝入關,南明危在旦夕。鄭成功為義妓柳如花賣身抗清所感動,捐出二十萬兩資助清義軍。不料父親鄭芝龍暗投清廷,父子間發生激烈衝突。面對母亡君喪,家仇國恨,鄭成功憤然舉起抗清義旗,背父救國。經過十五年艱苦奮戰,在清廷即將割讓台灣之際,誓師出海,收復台灣。
據介紹,南安市高甲戲劇團組建於1952年10月,2012年7月改企。1994年秋應文化部邀請,晉京獻演《大漢魂》;1995年《大漢魂》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提名獎和文化部第五屆文華新劇目獎、導演獎。1999年,《沉浮記》再參加第六屆(瀋陽)中國戲劇節,榮獲曹禺劇止、劇本、導演、演員等五項高獎等殊榮。
南安市高甲戲劇團表示,新編高甲戲《鄭成功》是該團改企後的第一台創作大戲,既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創作高唱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指示的一次追求,也是“以劇場藝術拓展市場經濟”的一次實踐。
高甲戲又名“戈甲戲”、“九角戲”、“大班”、“土班”,發祥地為福建泉州,最初源於明末清實初閩南農村流行的一種裝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術的化裝遊行,是閩南諸劇種中流播區域最廣、觀眾面最多的一個地方戲曲劇種。它的足跡曾遍佈于泉州、廈門、漳州等閩南語系地區和台灣,還流傳到華僑居住的南洋一帶。
為期23天的第六屆福建藝術節期間上演的劇(節)目,劇種多達18個,既有閩劇、高甲戲、薌劇、莆仙戲、梨園戲、木偶戲、閩西漢劇、梅林戲、潮劇、北路戲等福建本土劇種,也有京劇、越劇、贛劇等外來劇種。(完)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會見格林納達總理米切爾2025-01-13
- “京臺會·新時代兩岸融合講壇”在京舉辦2025-01-13
- 歡樂鬧上樓 喜迎金蛇年——臺胞在平潭過年找到“歸屬感2025-01-13
- 阿聯酋春節慶祝活動陸續開展 總臺春晚宣傳片亮相阿最大室內演出場館2025-01-13
- 紅日燃情,海闊天空——2025年香港砥礪奮發向未來2025-01-13
- 免簽政策讓挪威遊客對中國“興趣大增”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