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小貼士”教你遊港防忽悠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11-06 09:18:34 | 來源: 人民日報 |
內地遊客赴港旅遊,如何才能避免陷入宰客陷阱?一旦自身權益被侵害,又該如何及時、有效維權?
香港消委會主席黃玉山提示內地旅客,赴港旅遊前務必仔細閱讀消委會網站內的“精明消費錦囊”,了解近期店舖的不良營商“騙術”,並且記下違規店舖的名字,避免“誤闖賊窩”;而團體旅客更要保留好“旅客須知”和行程表,以便出現問題時可及時找到有關部門。
香港海關助理關長何仕景也建議遊客赴港不妨做做功課。他給出了6個防範“小貼士”,包括赴港前先了解貨物價格、種類;選購時留意計價單位;不要隨便答應商家將藥材“磨粉切片”;避免購買與知名品牌商品類似的“影射商品”;如果商品沒有清晰標價時要再三追問確認;付款刷卡時務必看清金額再簽名。
香港與內地在重量單位上的差異,曾經讓頻頻旅客中招。
對此,何仕景表示,香港與內地採用不同的計量制,內地一斤是10兩(500克),香港卻是一斤16兩(600克);內地一錢等於5克,香港一錢卻僅3克多。其次,在旅客問價時,不法店舖的慣常做法是回應一個省略了計價單位的籠統數字後,再加上幾句“香港買藥很合算,一斤有16兩”等“忽悠”的話,降低旅客的防範意識。最後一招則最惡劣,店員時常以“更入味”等藉口主動將藥材切片或磨成粉,使藥材不可復原再賣,旅客若一時疏忽,在結賬時“騎虎難下”,便容易掉入“天價陷阱”。這些“詐術”,內地遊客都應有所防備。
旅議會總幹事董耀中提醒,在購物糾紛中,旅客如果拿到退款後不再作出投訴,就會間接讓店舖“有機可乘”,以為違法成本低,可逃過法律或旅議會規章懲罰,僅靠賠錢即可了事。
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梁總結道,法例固然可以懲罰不良商戶,但旅客為免遭受時間、金錢和精神損失,最重要的是做個精明的消費者,在決定消費前審慎考慮。如果有疑問,必須向旅行社或店舖“刨根問底”,或者堅決表明拒絕交易;而交易後如感覺委屈,應立刻“挺身而出”向海關、旅議會或消委會尋求協助。
香港立法會旅遊界議員姚思榮則建議旅客理性消費。他坦言,現在內地旅客出境旅遊越來越多,也傾向於大手筆、高消費,往往給商家以“不計較金錢”的感覺,令自己成為不法店舖的“靶子”;尤其是內地二、三線城市的赴港旅客,購物需求較大,警示信息卻掌握得不夠,會增加掉入陷阱的幾率。(記者陳然)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