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副秘書長:中國證明,經濟和環境可以雙贏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5-12-01 09:12:41 | 來源: 人民網 |
施泰納在北京釣魚臺接受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記者專訪
日前,聯合國副秘書長、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奇姆·施泰納在北京接受了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記者的專訪,就習近平主席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所發揮的作用以及世介面臨的環境問題挑戰等談了自己的看法。
習主席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彰顯了中國的關注和承諾
施泰納表示,氣候變化巴黎大會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漫長征程中的一步,通過一次會議並不能達成解決問題的全部方案,但巴黎大會能夠為各國提升雄心和行動力作出貢獻。
他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參加氣候變化巴黎大會的決定,彰顯了中國對於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關注和承諾。此前,中國已經展現出採取重大舉措的意願,例如到2030年左右讓碳排放量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達峰,爭取到2020年實現碳強度降低40%-45%的目標等,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貢獻。
不久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佈了與北京市環保局合作的一項報告,對北京市1998年至2013年期間開展的大氣污染治理工作進行了效果評估,結果非常振奮人心。施泰納説,“所以我認為藍天不僅會出現在奧運會和APEC這樣的特殊時期,同樣有可能成為生活的常態。評估結果鼓勵每一個公民同政府一道,進一步投身於更快地減少污染源,因為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他説,一直以來,中國都致力於維護與踐行聯合國的各項宗旨與原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則是中國在這一合作過程中的天然夥伴。近幾年來,聯合國與中國之間的合作變得越來越具有戰略性,越來越密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也從中國積極的政策、決策當中獲益,比如現在正與中國一道,將新的環境立法模式、生態文明的新理念等向其他許多國家推廣。
中國在“十三五”規劃中將對環境問題的關注轉化為行動
在施泰納看來,中國正在開啟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環境從原來被保護、被清潔的對象提升為一個需要進行更加系統化管理的對象。“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被著重提出,體現了中國對環境問題的關注正越來越轉化為在經濟領域裏的行動。可以説,中國正在生態文明的語境裏重新思考“發展”,它已經在大力投資環境清潔、重建工業經濟和提倡綠色發展等理念上走在前列,是重新審視21世紀經濟發展理念的先驅國家。下一個五年規劃意味著一個從解決環境問題,到普及可持續發展概念的轉變。這將使中國成為一個更具活力的國家,成為環境保護領域令全世界矚目的對象。
他指出,20世紀,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大多時候被看成交替使用的策略——要經濟發展,就犧牲環境;要保護環境,就放慢經濟增長的腳步。但從今天中國的經驗中,我們發現這種策略是不必要的。中國一邊治理環境,一邊推動經濟增長,從依賴化石能源轉變成大量採用可再生能源,這意味著更低成本、更少污染,同時也意味著新技術、新市場的誕生,以及新就業崗位的出現。
聯合國在一年多前發佈了一份對太陽能和風能的研究報告,顯示全球80%的太陽能和風能都出口到那些依賴傳統能源的發展中國家,但在10年之後,全球50%以上的新能源將從發展中國家出口至全球市場。施泰納表示,中國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為了供給內需,它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技術,促使太陽能熱水器之類技術在全球市場價格大幅下降,使得非洲也能承受起高新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成本。這些事例説明,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並非不可共存,取得雙贏的機會廣泛存在。
當前,新興市場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表現卓越
施泰納認為,對於每個國家而言,公共健康這一因素都應被納入到發展成本的考量中。科技並未把人類和自然完全隔絕開。回顧現代人文史可以發現,在21世紀,人類擁有的科技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發達、人們也比以往更加富有。但與此同時,人們也面臨著環境變化問題,這一問題正在侵蝕著發展的根基。20世紀末、21世紀初,人們都開始重新思考“發展”。對於施泰納的祖國——德國來説,在上世紀60年代左右,該國中部地區的工業集聚地污染十分嚴重,包括空氣、土壤、水質的污染,當時河裏的魚都滅絕了……德國隨後投入了近30年時間和鉅額資金對環境進行恢復改造,直至今日,空氣品質仍然是個問題,但情況正在改善。
但他指出,當前,新興市場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表現卓越。比如,南非煤礦廉價,人們此前長期依賴煤礦發電,但現在,像中國和南非這樣的國家在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上進行了大量投資,南非希望讓經濟增長實現脫碳;與此同時,南非還有豐富的能源設施,水資源是南非的另一個優勢。再比如説,直到現在,印度還依賴化石能源,但印度總理表示,在未來五六年內,要産出幾十億瓦特新能源,可見新能源同樣將會是印度經濟發展極其重要的一部分。還有巴西,這個國家在過去15年裏對森林採伐制度進行了大幅度改動。在過去八九年裏,巴西森林採伐削減的幅度對其經濟的改變可謂世界之最。(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記者 焦翔)
新聞推薦
- 粵港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將於11月推行2024-11-01
- 廣州發佈《廣州市臺胞常見求助問答(一)》,一文解答在穗臺胞常見疑問2024-11-01
- 昆山兩岸主題金融改革試驗區4年落地71項創新成果2024-10-31
- 中國航天員一次次自信出征,底氣從哪兒來?2024-10-31
- 島內輿論:期待未來有來自台灣的航天員乘著神舟逐夢2024-10-31
- 前三季度進出口1.8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跨境電商,助力中國品牌出海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