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輝:粵港澳深化合作擁有四大優勢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12-17 10:16:39 | 來源: 新華網 |
圖:第二屆粵港澳學術研討會在澳門舉行 /大公報記者盧靜怡攝
據香港大公網16日報道,“‘一帶一路’與粵港澳深化合作”論壇日前在澳門舉行。清華大學教授、香港大公國際傳媒學院講座教授吳大輝出席論壇並作“一帶一路”及粵港澳未來發展的主題報告。他認為,在“一帶一路”下,粵港澳深化合作擁有四大優勢:製造業優勢、政策創新優勢、金融中心優勢以及對臺合作優勢。
這次粵港澳論壇由香港大公國際傳媒學院與澳門社會科學學會、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澳門基金會聯合主辦。本次論壇匯集了來自清華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等十多所著名高校的19篇論文及報告,來自京粵港澳逾30名專家學者代表共聚一堂,從經濟、制度、科技、人才等領域研究三地如何在“一帶一路”下推動自身社會及經濟發展,最終達到互利多贏的發展格局。
“中國創造”不離製造業轉型升級
吳大輝在主題報告仲介紹了“一帶一路”倡議的基本構想、實現路徑、發展目標及粵港澳的角色定位。他表示,“一帶一路”是中國國家利益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外向延伸,亦是中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的大國的國際責任。吳大輝稱,“一帶一路”的發展目標可概括為中國創造、中國文化、中國貨幣和中國影響四大方面。
其中,“中國創造”離不開製造業轉型升級。他指:“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製造業大國,而現代工業化強國均是製造強國。為此,作為‘世界工廠’、擁有紮實製造業基礎的廣東將是粵港澳三地參與‘一帶一路’的一大優勢。”
在廣東製造業基礎上,粵港澳合作在改革創新上也有得天獨厚優勢。吳大輝分析,廣東自貿區優於其他自貿區的原因,在於擁有香港和澳門兩個改革開放前沿地。他認為,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人民幣已被IMF納入SDR貨幣籃子,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由於擁有國際金融中心優勢,將在“一帶一路”發揮重要作用。
“粵港澳地區華文媒體所擁有的公信力和影響力,以及多年發展形成的廉政制度也是三地在‘一帶一路’合作的突出優勢。”吳大輝還表示,在“一帶一路”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還為台灣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作出妥善安排。“港澳在人文親切感上與台灣更為貼近,未來可促成四方參與‘一帶一路’合作。”為加強多邊合作,吳大輝倡議建立“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
探索“粵港澳大灣區”概念以佈局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港澳研究所所長陳多也表示,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粵港澳三地合作具有不同優勢互補,可共同在“一帶一路”承擔國際運營中心的角色。“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貿易中心,而澳門則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內地葡語國家商貿合作的服務平臺,加上作為全球重要製造業基地的珠三角地區,粵港澳深化合作可發揮空間很大。”
陳多稱,粵港澳灣區密集分佈的國際機場和國際港口,已成為全球貨運和客運吞吐量最大的空港群和海港群。粵港澳三地下一步需要在“十三五”期間,加快探索“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框架,參照國際上一些著名灣區經濟發展模式和路徑來佈局,加強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共同搭建好支撐“一帶一路”的合作平臺。
“在‘一帶一路’下,粵港澳之間深度合作應繼續提升,聚焦粵港澳大灣區拓展三地發展空間。”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主席王曉表示,希望學界和專家能深化“一帶一路”理論研究,研究成果上升到政府決策和國家戰略層面,能對三地發展起“智庫”的作用。
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稱,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實施,粵港澳三地日趨緊密的合作關係帶來的各種機遇顯而易見。本次論壇舉辦將為深化粵港澳合作和三地新一輪的發展提供理論探索和智力支持。
專家建議三地分工
對於廣東、香港、澳門三地如何分工合作、發揮共贏,粵港澳三地學者給予多元建議,認為在“一帶一路”分工中,香港可在貿易、金融、法律等領域發力,澳門在旅遊及對葡語國家商貿參與合作,而廣東發達製造業可藉港澳服務走出去。
“香港在粵港澳合作中可以在貿易投資、法律服務、金融服務等領域有所作為。”香港天大研究院研究員呂國民分析,“一帶一路”合作的內容之一,是把內地産能向國際化轉移。而香港企業具備國際經營經驗和産業轉移經驗,可以為內地需要轉型的企業或行業,提供多元化的法律和專業服務。
此外,“一帶一路”的金融需求下,香港可為內地企業提供包括國際市場投資、跨境貿易結算、人民幣債券融資等多元化服務。
澳門社會科學學會理事長關鋒認為,港澳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下,將拼接市場運作經驗、海外投資關係以協助海外企業投資中國。
粵港澳合作過程中,三地可根據自身不同特色以參與合作。“澳門作為葡語國家商貿平臺已有一定基礎,往後可進一步強化澳門作為葡語國家金融平臺角色,建成葡語國家‘一站式’商貿服務中心”。他又指,旅遊業是澳門經濟動脈,也是“一路”中與澳門最密切的環節,可打造絲路特色國際品牌旅遊。
為加強三地合作,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投資經濟學教研室主任楊英建議,通過“一帶一路”的新機遇,整合目前的粵澳、粵港合作的機制,組成共同領導小組,更有效地把握策劃粵港澳合作問題。他認為可在現有高層會晤、聯席會議制度、專責小組和粵港澳合作統籌機構的基礎上,將分屬粵港合作和粵澳合作的聯席會議整合成“粵港澳合作聯席會議”。
提倡設立基金 發展港澳科技基建
來自深圳市委黨校經濟管理教研部的高山建議指出,國家的絲路基金應在港澳設立科技基建基金,以推動國家核心技術、標準、“互聯網+”,以及港澳的科技成果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的應用。
高山認為,儘管粵港澳區域科技創新已取得快速發展,粵港澳三地在創新科技上也有很強互補合作空間,然而粵港澳區域的技術創新能力與世界先進的高科技園區相比仍然差距很大,與粵港澳的經濟總量和經濟發展中所承載的使命不相匹配。
他指,在發展創新尤其科技創新方面,廣東擁有不少領先全國的經驗,但也面臨省內科研水準稍弱、創新人才培育不足、國際市場拓展能力有限這三大短板。而港澳地區擁有國際一流水準的高等院校、科研水準和良好的教育資源,正可彌補廣東科研水準和培育創新人才的不足。
高山還認為,粵港澳三地沒有一個三地共同參與的決策和協調機構,缺乏以戰略規劃作為主要引擎的深度合作,三地科技合作實際上主要還是由市場導向,廠商分散、自發地進行的。而且粵港澳高校等研發機構科技合作目前處於自發狀態,産學研之間行政壁壘較為嚴重。
為此,他建議國家的絲路基金應在港澳設立科技基建基金,以推動國家核心技術、標準、“互聯網+”,以及港澳的科技成果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的應用。同時,國內創業板市場優先審核獲得內地創投公司及港澳政府配對基金投入的公司的上市申請,為港澳科技企業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盧靜怡)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