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額“上不封頂” 海外“港二代”港府喊你回家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12-18 11:30:00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資料圖片
香港社會“銀發浪潮”正洶湧來襲,根據特區政府統計處數據,2014年每6個人就有1人達65歲以上,而預計50年後,每3人中便有1人為65歲以上長者。隨著戰後嬰兒潮中的出生者步入老年,香港人口老齡化的步伐,在未來20年將最為急促。
為了保持香港的競爭活力,應對人口老化的挑戰,早在本世紀初,港府便出臺一系列吸納外來人才的政策。隨著人口形勢日趨嚴峻,香港再出新招,在年內推出“優化版”的人才入境計劃,其中更首度呼籲海外“港二代”回流發展。
人才新政瞄準海外“港二代”
香港保安局局長黎棟國日前公佈“港二代”回流的進展——從今年5月4日開放申請,截至11月底,香港當局共接獲190宗申請,已處理其中的100宗。申請人主要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年齡主要分佈在21歲至35歲。
根據香港政府年報,港人移民目的地主要集中在美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據估計,2014年香港居民約有6900人移居海外,其中大部分流向美國(2200人)、澳大利亞(1900人)和加拿大(800人)。而在過去數十年間,移居外國的港人約有80萬人。
香港《東方日報》社評指出,上世紀以來,香港多次出現移民潮,昔日移民子女如今已是青壯年,大都受過良好教育,擁有國際視野,語言能力也較突出。而相關人數有數十萬之眾,不失為重要人才寶庫。
據香港入境處助理處長羅振南介紹,移民海外港人的子女申請來港,首年不需事先獲聘,但1年後需已從事一般由學位持有人擔任、薪酬達市場水準的工作或已創業,居港7年便可獲居留權。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社會學教授兼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方偉晶表示,香港特區政府努力吸引移民海外的“港二代”是件好事,但還要看這項新計劃的吸引力有多大。“香港的屋價非常貴,租金也很高,還有交通、人口密度、環境等問題。香港政府有沒有提出完整的配套方案,吸引包括第二代海外香港人在內的優秀人才?”
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稱,赴港的海外人才主要關注三方面問題,包括國際學校的學位、空氣品質和房屋租金。她説現任政府在這些方面已做了不少工作,如今香港是全亞洲國際學校入學名額最多的地方,數量超過4萬個。
“爭飯碗”還是“補缺位”?
除了推行吸納海外“港二代”的試驗計劃(全稱為“輸入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計劃”),香港今年還叫停了“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並對現行的人才入境計劃進行優化,包括放寬根據“一般就業政策”、“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及“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來港人士的逗留安排等。
新增的海外港人二代回流“綠色通道”,被港媒評價為“條件相對寬鬆”,再加上名額“上不封頂”,對於有意回港發展的海外“港二代”無疑是重大利好,但因推出時間較短,效果尚不明顯。而此番調整的幾條傳統申請渠道,又曾為香港人才輸送做過哪些貢獻呢?
“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于2006年6月推出,截至2014年底,政府共批出3097個名額。該項計劃設有每年1000名的配額,由於條件較嚴格,雖申請人數連年增加,但通過者每年不過兩三百人。與引進海外“港二代”試驗計劃相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不設配額,從2003年7月推出至去年底,已有高達74456名內地優秀人才通過此計劃獲准來港工作。
通過傳統引才渠道進入香港的人數眾多,在為當地提供高品質勞動力,緩解人口危機之際,外來人才與本地青年“搶飯碗”的爭議也隨之産生。港府新政為外來人才入港提供更多便利,是否會進一步推高質疑的聲調?對此,香港入境處助理處長羅振南認為,有關人士怕是多慮了。
羅振南説,優才和專才是國際爭相招攬的目標,希望此次引進措施優化後,能讓他們在港發展有更大的空間和自由度。截至去年底,經“一般就業政策”及“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留港的總人數分別約為7萬人、1.3萬人,只佔香港整體勞動人口1.9%和0.4%。獲批來港者同樣必須是香港缺乏的人才,而非從事低技術工作者,不會與本地青年“爭飯碗”。
資料圖片
回流意願受多重因素影響
港府此次特意敞開大門迎接海外“港二代”回流,異鄉遊子們如何回應?明年將在英國華威大學商科畢業的楊展鵬坦言有興趣申請來港,在他看來,香港是亞洲地區重要金融城市,回港有助於事業發展,同時能更近地接觸內地經濟。但另有移民加拿大的“港二代”稱,習慣了國外的優美環境,很難説服自己回到香港去承受那樣狹窄的空間,還有那樣大的工作壓力。
今年畢業的大學生何肇展在加拿大出生,但在香港長大,直到讀大學時才又重返加拿大。她近日面試成功,順利獲得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的職位。“我不願回香港,雖然我媽還在那裏。加拿大這邊環境好,地方大,朋友更多,工資更高。我如果回去,可以和媽住在一起,但將來根本買不起樓,連租樓都困難。”何肇展説,許多香港同學留在加拿大的原因也和她相似,而願意回去的同學,主要是因為家人還在香港。
《東方日報》社評稱,吸引人才計劃是雙向選擇。海外港人子女的回流意願,受到多重因素影響。比如習慣了西方生活之後,未必能適應本港跼踀的居住環境,樓價及租金又超過了一般年輕人的承受限度。而香港産業結構較為單調,英雄恐難找到用武之地。香港科技人才雖屢有發明創造,但缺少將其商業化、市場化的條件。更何況,香港社會近來泛政治化,由經濟之城變成政治之城,連一向被視為象牙塔的高校也被政治入侵,難免讓人心生猶豫。
在本月初香港立法會人口政策會議上,有議員直指“港二代”回流成效欠佳。林鄭月娥回應稱,香港官員外訪時都會與當地港人見面,並介紹有關回流香港的試驗計劃,海外港人對此“整體反應正面”。“計劃只推行約半年,難以評定申請反應是熾熱或冷淡,因為回流香港不是簡單決定,需一段時間考慮並評估狀況。”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