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養老有備無患 我們今天該做什麼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5-12-02 10:14:44 | 來源: 工人日報 |
老有所養,從國家層面,養老制度安排是民生大事,應該更多地傾聽民意,讓改革更接地氣;從市場角度,保險公司應提供更多元的商業保險,讓公眾的養老儲備有更多選擇;對用人單位來説,不能只顧“消費”職工的青春,而不管其退休後的生活;勞動者自身的養老觀念亦應與時俱進。在養老的問題上,將來不慌的前提是現在有儲備,有備才能無患。
據新華社等媒體報道,《2015中國職工養老儲備指數大中城市報告》11月29日在京發佈。報告顯示, 2015年中國大中城市職工養老儲備指數為59.7分,接近評價基礎標準,表明目前狀況基本滿足了城市職工養老儲備要求,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報告採用實名制抽樣調查方式,調研了我國36個大中城市的城鎮企業單位職工5400余人。
據介紹,此次調查的指標體系由3個一級指標和15個二級指標組成,其中一級指標分別是充足度、穩定度和認知度;二級指標則涵蓋了公眾普遍關注的基本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企業年金、不動産、養老規劃等內容。
報告中的數據和用詞讓人略感陌生和晦澀,通俗一點説,養老儲備就是為養老做了哪些準備,保險方面、財産方面、制度層面等等。比如,目前城鎮職工有哪些養老保障和制度安排,這些制度是否為職工所知並認可、落實的情況如何,職工對未來的養老是否有信心等。
工作數十年後,能否有一份衣食無憂的晚年生活,是近年來公眾關注的社會話題。繳納養老保險是否划算、養老金是否夠用、延遲退休等與養老相關的話題,更是引發不少討論。在這樣的背景下,對職工養老儲備的現狀展開調查,通過量化的數字去發現問題,進而致力於解決問題,讓勞動者在奉獻了青春、汗水和智慧之後,可以更有品質地養老,安度晚年,從這個意義上説,此番報告對於相關制度的完善、改革的推進以及強化公眾對養老儲備的認識,大有助益。
首先,是制度層面的。比如,調查顯示,受訪者中,參加企業年金計劃的職工人數比例僅為33.5%,企業沒有提供重大疾病保險、商業意外保險、商業補充醫療保險和長期護理保險中任何一項的受訪者達38.3%。這説明,職工養老目前仍主要依賴基本養老保險,無論企業還是職工個人對商業養老保險都沒有太多關注。這一方面提示保險公司在商業養老保險的提供上要多下功夫,另一方面也提示用人單位在保障職工權益方面應有更多選擇和更高要求。
比如,調查顯示,國企職工養老儲備總指數最高,其他類型內資企業(主要是民營企業)最低。金融業和採礦業養老儲備最充足,住宿和餐飲業最為拖後腿。指數的差距並不大,但顯示出不同行業、不同性質企業的職工,今後可以享受的養老待遇還是有差別的,尤其是一些服務行業員工的養老問題是否獲得了足夠重視,從國家和制度層面,養老公平是否獲得了更多關注,這些都是不容忽視的問題。還有,調查中,有關社保關係異地轉移接續、多繳多得的呼聲比較高,這無疑對相關改革提出了建議。
其次,是認知層面的。比如,調查發現,養老保險未覆蓋人群主要集中于30歲以下的年輕職工,這一年齡段未參保人數佔全部年齡段未參保人數的70.9%。年輕從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資本,但對養老儲備而言,不管打算以何種方式養老,年輕人都應把眼光放長遠,盡可能儲備得早一些、久一些。還有,調查顯示,受訪者(含家庭)平均金融資産為59.8萬元,但大多數人對銀行儲蓄情有獨鍾,比例高達79.8%。專家認為,這説明中國家庭的大類資産配置比較保守,而重構這些資産配置有利於提升職工養老儲備水準。
老有所養,從國家層面,養老制度安排是民生大事,應該更多地傾聽民意,讓改革更接地氣;從市場角度,保險公司應提供更多元的商業保險,讓公眾的養老儲備有更多選擇;對用人單位來説,不能只顧“消費”職工的青春,而不管其退休後的生活;勞動者自身的養老觀念亦應與時俱進。在養老的問題上,將來不慌的前提是現在有儲備,有備才能無患。
新聞推薦
- 時政長鏡頭丨共“進”未來2024-11-04
- 中國走在了世界第一!今年中國物聯網連接數有望突破30億2024-11-04
- 第136屆廣交會:小産業贏得大市場2024-11-04
- 第十五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閉幕2024-11-04
- 發團金門!福建遊客:親切又神秘,期待2024-11-04
- “60後”臺胞秦巴腹地覓鄉愁 紮根40載心安即為家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