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是香港科技創新啟動之年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12-28 10:33:16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2015年對於香港來説,不能忽略的關鍵詞是“科技創新”。這座以貿易物流、旅遊、金融及專業服務為支柱的東方之珠,在這一年,邁出了“科學、創新和技術”發展的重要一步——正如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所説,2015年,是香港歷史上的科技創新啟動之年。
這一年,香港的科技收穫頗豐。
2月,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佈在香港設立研究基地——瑞典卡羅琳中國香港再生醫學研究中心,這是這座世界赫赫有名的學院在其200年曆史當中,第一次在本國以外建立研究基地;11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宣佈在香港設立全球首個創新中心,將配備先進的器材,與珠三角企業合作促進研究成果的産業化,探索産學研對接。
幾乎同時,拖延數年的創新及科技局正式成立,成為特區政府下屬專門推動科技、資訊及産學研協同發展的第13個決策局;12月,經過多年籌備,香港科學院(港科院)揭牌成立,成為香港民間在基礎科研領域的第一家機構。
在梁振英看來,這“四個重大舉措”使2015年成為香港科技創新啟動之年。特區政府希望能夠與香港的科研界、學術界和産業界好好開展“官産學研”合作,推動香港科技事業的發展,也通過發展,使香港市民有更安全、更舒適、更方便的生活。
實際上,除了以上“幾大步”,香港與內地的合作也持續為推動香港科技創新添加動力。
8月,在時隔17年之後,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再次在香港舉辦。
11月,“內地與香港科技合作委員會”在香港舉行第十次會議。國家科學技術部批准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新建5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至此,香港共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中心6個。通過內地、香港以及國際合作,培養研發及應用方面的領軍人才。
12月,由兩地互聯網資訊組織聯合主辦的香港首屆國際創客節,又為兩地青年和初創企業提供了新的交流合作機遇。
2015年,也是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科技創新發展的里程碑之年。科技部與香港六所大學共建的1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夥伴實驗室實施整整10週年,夥伴實驗室在傳染病防治、海洋污染治理、光電子技術等領域的基礎性研究取得積極成果。在這一年,香港高校與內地大學合作,在基因、航天科技等領域都取得了“開創先河”的進展。
這一年,儘管面對著其它領域或多或少的壓力,香港在科技創新方面仍交出了一份頗具好評的答卷。
為什麼是香港?香港的科技創新啟動之後路向何方?
梁振英認為,香港自由、法治的環境,連接內地13億人的“橋梁角色”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説,地處珠三角的香港具備了人才、産業鏈等條件,擁有推動科研創新的良好優勢。
“香港的大學都十分優秀,香港擁有深厚的商業底蘊。”麻省理工學院校長拉斐爾·萊夫(L.RafaelReif)對記者表示:“此外,香港與基礎製造業為長的深圳比鄰,可以實現小規模的製造方案。”拉斐爾·萊夫認為,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能助力創新。
卡羅琳醫學院院長安德斯﹒哈姆斯迭説,“新成立的中心為本學院開闢了新路徑,我們可以增加與香港和中國內地的研究組在再生藥物方面的合作。”
事實上,根據全球創意中心(GlobalInnovationIndex)發表的2015年報告,香港排名11,僅次丹麥而壓倒德國。瑞士名列排名榜第一,其次是英國、瑞典、荷蘭、美國,香港在全球的創新指數并不遜於其它西方大國。
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今年在香港説,香港是國際科學高地和創新重鎮。香港科研基礎深厚,市場環境完善,國際化程度高,完全有條件發展成為更具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中心,繼續發揮開放創新先行者的重要作用。
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在上任後説,特區政府決心發展本地創新及科技産業,為香港中小企開發合適的創新科技應用方案,帶動整體經濟結構升級轉型,以提升香港競爭力。
科技創新的步伐已經邁出,前路有更多需要香港採摘的成果。有特區政府、香港高校及社會的共同推進和努力,並共享國家大科學設施和科技資源,對於香港的科技未來,梁振英説,“我是樂觀、充滿信心的。”(完)
中新社記者 盧哲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