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知識産權保護面臨挑戰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12-03 11:12:58 |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互聯網+”時代下的侵權問題已經成為不可規避的問題。在今天上午舉辦的2015中國産業互聯網大會上,國家知識産權局保護協調司副司長武曉明表示,有關互聯網的知識産權侵權事件越來越多。
武曉明指出,互聯網天生的特性和互聯網産業的高速發展,使得知識産權保護面臨挑戰。
“互聯網知識産權的無形性特徵更加明顯。”武曉明認為,在網絡空間中知識産權的載體表現為數字信息,數字信息的無形性和不確定性增加了知識産權保護的難度,而知識産權的地域性特徵受到巨大衝擊。“有形性産品的知識産權是隨著國界有所區分的,但在網絡空間裏,虛擬性、開放性、無國界性給知識産權地域性造成衝擊,網絡知識産權導致網絡侵權行為更加難以確定,執法主體難以明確”。
此外,知識産權的專有性特徵受到了一定的挑戰。武曉明認為,信息一旦上網就變成公開、公知和公許的信息,信息傳播不再依賴物理載體,侵權者很容易金蟬脫殼,這令網絡駭客更加猖獗。
國家知識産權局保護協調司知識産權保護處處長朱瑾認為,電子商務環境下,利用網絡服務侵犯知識産權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行為時有發生。
“相關調查數據顯示,電子商務領域的各類糾紛案例中,知識産權佔比最大。”朱瑾指出,某些情形下,是否侵權以及侵權數額如何確定是個難點。“在互聯網時代,出現了很多或真或假形態的運營模式,如果網絡用戶和網絡運營商利用網絡服務提供了免費的侵犯他人知識産權的産品和服務,確定違法所得是個難點。
“電子商務平臺掌握最全面信息,對打擊網絡假冒偽劣産品至關重要,電子商務平臺不直接參與交易,但是買賣活躍程度和平臺用戶數量,對平臺利潤和效益來説至關重要,所以不能説電子商務平臺和買賣毫無關聯。”朱瑾認為,目前,電子商務平臺在侵權問題上的責任和義務到底怎麼確定,還有爭議。
具體到知識産權中的專利權問題,朱瑾認為,在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環境下,專利侵權行為更加多發,專利侵權判定更加複雜。此外,事件利害相關方傾向於把向電商平臺投訴作為糾紛解決首選方式。
“根據我們的委託調查,在專利權人發現權利被侵犯後,78.36%的人選擇向平臺投訴賣家,僅有不到15%的人試圖尋求公力救濟。”朱瑾説。(記者寧迪)
新聞推薦
- 今日,出征!一起為神二十航天員加油2025-04-24
- “台灣胃”→四川味!第六季“掌上蜀show·舌尖上的四川”兩岸新媒體創拍活動在蓉啟動2025-04-24
- 新“出差三人組”亮相!神二十乘組簡歷來了2025-04-23
- 港澳臺輿論:美國眾叛親離,中國按節奏應對關稅戰2025-04-23
- “蓉聚天府·築夢四川” 2025川臺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在成都舉行2025-04-23
- 穩外貿穩外資 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增強市場主體信心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