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咬春”求福 “打春”祈豐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5-02-05 15:23:33 | 來源: 新華網 |
“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2月4日11時58分,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之首的“立春”。民俗專家表示,“立春”不僅是個重要節氣,也是一個被百姓格外看重的民俗節日,中國民間將其稱為立春節,有“迎春”“咬春”和“打春”等頗富意趣的民俗活動。
“迎春”,是中華先民進行的一項重要活動。這一習俗,體現了古人對春天、對農業的重視,也表達了對農業豐收的祈盼。
專欄作家、天津市民俗專家由國慶介紹説,立春前一天需要迎春,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經出現,《禮記·月令》中就有相關記載。迎春禮俗中還要迎春神,人們要穿青色服飾,佈置青色旗幡等。
除了“迎春”,我國民間有“咬春”的説法,即吃個生蘿蔔消食防病。由國慶解釋説,因為蘿蔔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現在“咬春”多是吃春餅和春卷。
民間還有“打春”習俗,又叫“鞭春牛”“鞭土牛”。由國慶介紹,據史料記載,在漢代時,我國民間有祭春牛的習俗,就是用泥土捏成一個象徵農事的耕牛。塑制春牛時,往往要在肚子裏塞上五穀,當牛被打爛時,五穀就流了出來。人們歡笑著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倉中,預示倉滿糧足。現如今,在一些農村仍有“鞭春牛”的風俗。
有意思的是,立春時節,民間藝人還要製作許多小泥牛,稱為“春牛”,送往各家,謂之“送春”。也有的地方在墻上貼一幅畫有春牛的黃紙。黃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農事,俗稱《春牛圖》。後來人們根據歷象推算當年立春的時間,在春牛圖上表示出來,幫助農民了解立春的早晚。(新華網天津 記者 周潤健)
新聞推薦
- 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開幕2025-09-11
- 黃岩島是中國固有領土 中方不接受菲律賓所謂的“抗議”2025-09-11
- 國家林草局公佈黃岩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範圍和功能分區2025-09-11
- 第十二屆北京香山論壇將於9月17日至19日舉行2025-09-11
- 央視快評丨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注入新動力2025-09-11
- 2024年中國數字經濟核心産業發明專利授權量已經達到50萬件 位居全球第一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