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民間習俗有祭龍神、剃龍頭、引錢龍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5-03-20 16:31:11 | 來源: 大河報 |
二月二龍抬頭 剃龍頭。資料圖:中新網
我們是個習慣於具象思維的民族,即便生活平淡,也要把每個節日演繹得充滿詩意。民諺雲:“二月二,龍抬頭。”每年驚蟄前後,陽氣升騰,大地返青,萬物萌動,沉睡了一冬的潛龍此時也該醒了。這個節日民間也叫“春耕節”、“農事節”、“龍頭節”,各地有“祭龍神”“剃龍頭”“引錢龍”等風俗,這些節日的內容,蘊含了中國人純樸美好的新年願望。
作為一個以農耕文化為主的國家,我們的傳統節日大多與農業生産有關。“二月二”這個古老的節日,自然也脫不開這層關係。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龍是司雨之神,他的“職能”直接關係到農業生産的命脈。每年此時,有墑情就意味著有豐收。“龍”若是貪睡或是玩忽職守,莊稼人必定要叫苦;“龍”若是抖擻精神,農民們則會額手稱慶。“龍抬頭”的美好寓意,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在這一天,即便是貴為天子的皇帝,也要親自扶犁,以示“勸課農桑”之意。
“龍抬頭”的由來,與中國古代天文學也頗有淵源。與西方天文學不同,中國古人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將其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合稱為東方蒼龍。由於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天空的星象也隨著季節更迭而變化。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蒼龍顯現;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頭;秋冬之交,朱雀上升。東方蒼龍的角星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時,恰是二月二前後,人們認為這代表“東方蒼龍”之首,故稱“龍抬頭”。因此,民間傳説這一天“龍”會從睡眠中醒來,於是人們在那時就會焚香禱告,祈求龍神保祐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舊俗“過年”,自臘月初八開始,直到來年二月初二“龍抬頭”才算真正結束,這一天也是辛勤勞作的開始。
時光流轉,這個節日被逐漸賦予了新的內涵。隨著讀書人地位的上升,二月二這天成為童蒙行“開筆禮”的日子,表明從這天起開始正式學習。開筆禮是古代讀書人人生中的第一次大禮。開筆意為“開始寫文章”,儀式內容主要有拜孔子像、聆聽人生道理,受贈文房四寶等內容。有的新內涵還涉及了歷史因素,清軍入關後,嚴令漢人剃髮,不少漢人為懷念明朝,就在正月裏不剪髮以表示“思舊”。辛亥革命以後,民國政府既反對男子留辮子,也沒有讓恢復漢族古時的束髮,而是發佈“剪髮令”,讓學西方留短髮。民風自此一變,剪髮又有了“革故鼎新”之意,這一天理髮則寓意了新的開始“鴻運當頭”。
歷史的車輪行進到今天,社會面貌已經與老祖先的時代天差地別。每個領域、每個行業、每個家庭、每個個體,對於新年的事業都有新的期盼。成為某一領域的“龍頭”,成為某一行業的“龍頭”,成為某一單位的“龍頭”,都是需要在新的起點上付出辛勤勞動的。在這一點上,古今如一,亙古不變。
作者簡介:維摩,或名維摩詰,本名王小朋,七十年代末人。生於晉,長于洛;斫文為業,字米療饑;文學人,喜好足球、藝術和酒;就職于《牡丹》文學雜誌,兼任洛陽市作協秘書長,有文字散見於報刊。
新聞推薦
- “手拉手”!中國鏈博會打造世界“共贏鏈”2024-11-29
- 澳門故宮文化遺産保護傳承中心啟用2024-11-29
- 12月1日起赴港澳旅遊“一簽多行”“一週一行”陸續實施2024-11-29
- 這場跨越海峽的“青春之約”成為兩岸交流的靚麗風景2024-11-29
- 泉州走進台灣 泉州特色文創在台北大稻埕展出備受歡迎2024-11-29
- 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廈門海滄區舉辦海印放火獅民俗文化節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