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將綠水青山變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

國務院副總理汪洋于19日在湖北恩施調研旅遊扶貧工作時強調,鄉村旅遊是基層和群眾的創造,旅遊扶貧是貧困地區扶貧攻堅的有效方式,是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

 

來自國家旅遊局的統計數據顯示,“五一”“十一”和“春節”三個旅遊黃金周,全國城市居民出遊中選擇鄉村旅遊的佔到70%以上,平均每個黃金周可以形成大約1億人次規模的鄉村旅遊市場。

 

近些年來,基層農民在不斷摸索中,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鄉村旅遊道路,以地域文化、建築文化、民族文化、養生文化、餐飲文化等為特色的民俗旅遊村不斷發展壯大,促進了鄉村旅遊的大發展大繁榮。如今,伴隨著國民休閒需求層次的不斷提高,體驗型、度假型和休閒型的鄉村旅遊項目開始主導鄉村旅遊市場的格局,吸引遊客由匆匆過客變為度假休閒,對農村發展和農民生活改善更為明顯。

 

汪洋強調,要著力推進生態保護、旅遊開發、扶貧攻堅有機結合,加大對貧困人口參與旅遊經營服務的扶持力度,讓他們分享旅遊資源開發和旅遊産業發展紅利,將綠水青山變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

 

麗水市遂昌縣是浙江著名的山區貧困縣。數年前,當地農民周春芳通過流轉承包了80畝茶園和100多畝竹園,辦起了吃住行遊購娛一體的休閒農莊。因為品質優良,口感鮮爽,過去賣不上價格的茶葉和冬筍成了搶手貨,僅上個冬天他銷出的冬筍就有幾萬斤。

 

麗水市委書記王永康説,麗水一直是浙江的欠發達地區,過去百姓覺得守著青山就是守著窮,可現在這樣的觀念完全被顛覆了。“通過發展鄉村旅遊,綠水青山和優質生態成為麗水最大的資源”。在鄉村旅遊帶動下,去年一年,麗水本地的農副産業僅在網上的銷售額就高達30多億元。

 

汪洋強調,要發揮鄉村旅遊的綜合帶動效應,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集群發展,提高旅遊扶貧總體效益。

 

“鄉村旅遊不僅僅是中國蓬勃興盛的旅遊産業的一種形態,從更大意義上來説,它幫助落後地區百姓掙脫了貧困,承載著農村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國家信息中心旅遊規劃與研究中心主任石培華説,鄉村旅遊發展潛力、規模空間巨大,對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解決三農問題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汪洋強調,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旅遊服務體系,豐富旅遊産品,促進品牌化經營、規範化管理。積極探索以旅遊資源、扶貧資金等入股參與旅遊開發,讓貧困群眾從旅遊業發展中獲得穩定收益,提高旅遊扶貧的精準度和有效性。

 

專家表示,目前我國各地鄉村旅遊的發展態勢還不均衡,在大力扶持發展的同時,要特別注意因地制宜,避免千村一面;要善於發現和發掘旅遊資源,實現業態多元化。同時,各地政府還要進一步加強對鄉村旅遊政策法規的前性設計,對用地、貸款、稅收、工商管理等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環境優化,讓鄉村遊富民效應持續釋放。(新華網杭州5月21日新媒體專電 記者 張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