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港人的老上海情結:充滿歷史連結與現實經濟拉扯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06-17 15:15:34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中新網6月16日電 台灣《旺報》16日刊載一篇署名張希慈的台灣民眾文章,該文講述其通過與一名香港老闆的簡短談話,由此了解到香港人的“老上海”情結。
文章摘編如下:
前陣子與三位朋友在一家泰國餐館吃飯,老闆是名香港人,而跟我吃飯的大陸友人一名在澳門讀書、一名在北京讀書,最後一名則是來自台灣的朋友。
這是上海,多元文化薈萃的上海。
大概因為我們是最後一組客人,香港老闆很熱絡地招呼我們。而這晚上,我從香港老闆身上聽到了不少獨特而具代表性的故事。
“我以前在加拿大工作,解放前創辦了一間旅行社,以前一起去加拿大打拼的朋友們,他們一個個開設了自己的公司,後來我就專做這些朋友的企業生意。他們越做越大,而我也是。幾萬美元的訂單費用,常常在談笑間就已匯到我的戶頭。我太太留在加拿大定居,但我覺得旅行社不再有挑戰性了,於是就把牌照繳回了。開始了現在新的餐館生活。”香港老闆的眉宇俊朗,一身打扮宛如走星光大道的明星,看過去怎麼都想不到他已經是五十多的年歲。
“現在做餐廳容易嗎?”我問道。
“上海開餐廳很不容易啊,光是人才與租金兩道關卡就把利潤消磨光了。”香港老闆回答。
“這麼辛苦,你怎麼還會想要在上海開業呢?”我追問。
“沒有上海,就沒有今天的香港。解放前後,香港來了一批批的上海人,其實當時上海特別小,但只要是鄰近上海的城市,如寧波、無錫,也都會把自己歸類為上海人。這些上海人在香港紛紛成家立業,那時候,只要挂上‘上海’二字的店面都顯得特別高級。我小時候,媽媽跟我説要理髮,就一定要找上海理髮廳。而上海理髮廳,也真都比其他理髮廳貴上兩塊錢。”香港老闆回答,他現在的髮型也特別好看,想必是真對理髮有些堅持的人。
我問:“所以上海味道,對你來説很重要嗎?”那時候去香港的上海人,應該是逃難去的吧。1949年前後,當時經濟能與上海平起平坐的也只剩下香港了。
“是呀,我是與上海人一起在香港長大的。當時同他們吃飯,吃得都是上海菜。上海的文化習慣,遺留在香港的太多。”香港老闆回憶道。
“以前香港很繁榮,上海人選擇到了香港發展。但如今,上海經濟已經竄升,換成香港人到上海發展了。”香港老闆補充。“所以我已經在大陸買了兩套房,也跟我太太説好,現在在上海再多賺些,以後就半年在加拿大、半年在大陸各省走走晃晃,當做是我們的退休規劃。”
一夕簡短談話,讓我初識香港人的“老上海”情結,原來,那是一種充滿歷史連結與現實經濟拉扯的情感。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