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大興安嶺發現回鶻蒙文彩繪岩畫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06-17 16:50:37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中新網呼和浩特6月17日電 (記者 李愛平)“依據岩畫所在地方的地理位置,地質環境特徵,以及多年來對大興安嶺岩畫的研究,分析是:蒙古汗庭《昭告天地書》。”17日,大興安嶺岩畫發現與研究者崔越領在接受記者專訪時稱,在內蒙古大興安嶺一處岩石上發現的黑色豎排文字,經文字專家確認,應為13——14世紀用回鶻蒙文書寫的《昭告天地書》。
作為中國岩畫學會會員、理事,崔越領説,在中國真正懂回鶻蒙文的人特別少,為了能夠將近期在內蒙古大興安嶺興安盟發現的回鶻蒙文文字彩繪岩畫給出結論,他曾求教于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科院、以及內蒙古、新疆等地的北方考古民族文字學者。
經多方專家研究,該岩畫有部分內容被釋義出來。專家認為:該岩畫具有回鶻蒙文特徵,為十三世紀回鶻蒙文題記;其現代文譯文大意為:天地之書:平民不得入內!天地之書:提防佔據之人!因此特書。多名專家據此認為,該岩畫或為蒙古汗庭《昭告天地書》。
崔越領認為,中國境內首次發現用回鶻符號拼組的老蒙古文以彩繪岩畫這一特殊載體有別於通常歷史典籍的方式,並且在原始宗教的莊嚴處所,禱告于天地,永久記錄于通靈聖石,是難得珍貴的史料。一二二五年以後,大量回鶻蒙文以岩刻方式記載多了起來。蒙古汗庭《昭告天地書》對研究蒙元早期發祥史、文化史、宗教信仰演變、遷徙脈絡、汗庭結構等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記者了解到,崔越領是民間岩畫志願者,十餘年來穿越于茫茫大興安嶺山山水水,曆盡艱辛與磨難,發現了幾十處多形式、多時代的彩繪岩畫,還有眾多古先民生存痕跡,也證明翦伯讚先生所説“大興安嶺是幽靜的歷史後院”的正確性。(完)
新聞推薦
- 兩岸“春帆共濟”,青年“同心築夢”!湖裏區成立首個臺青就業創業基地服務聯盟2025-02-21
- 外國智庫專家:美國新一輪關稅戰衝擊全球經濟2025-02-21
- 市場監管總局在助力兩岸融合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一文了解→2025-02-21
- 《七子之歌》新一代傳唱人龍紫嵐:我要用歌聲講好澳門故事2025-02-21
- 潘賢掌出席全國臺企聯新春聯誼活動暨福州臺協換屆系列活動2025-02-21
- 臺商紮根福州、投資福州的決心信心始終未變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