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中國民眾擔憂環境污染但不願改變出行方式
| 編輯: 許子晨 | 時間: 2015-06-05 11:01:50 | 來源: 海峽飛虹 |
海峽飛虹消息(記者 張軍勇)明天(5日)是世界環境日。央視市場研究公司(CTR)最新發佈的一項中國城市居民調查結果顯示,從2010年到2014年,中國民眾對環境污染的擔憂明顯上升,但是並不願改變自己的出行方式,特別是私家車出行比例急速上升。
據介紹,通過連續多年對全國60城市9萬樣本進行調查得出的數據顯示,2010年,48%的城市居民表示“汽車對環境的污染和交通擁堵令我擔心”,4年後,這一擔憂在持續,比例增長至55%。但與此同時,每週至少乘坐一次私家車出行的比例從 2010年的8%增長至2014年的33%。儘管意識到汽車對環境的影響,但大家似乎並不願意為此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
從2010年到2014年,環境污染在加重,但調查結果卻顯示,“為了保護環境,願意改變我的生活方式”的城市居民比例變動幅度並不大。以購車時看重的技術指標為例,汽車預購者對排氣量的考量遠落後於對安全性、舒適性和操控性的考量。
在CTR中國城市居民調查早前的研究中發現,受霧霾影響,空氣凈化器的預購率從2011年到2014年保持穩步增長態勢,並成為國人最想購買的小家電。其他諸如凈水器、環保家居飾品等應對環境污染的産品消費也在上升。
調查分析指出,民眾在積極地應對環境污染給生活帶來的不良影響,但令人糾結的是,在治理環境、控制污染的源頭時,大多數公眾還是缺乏“匹夫有責”的擔當。當然這裡面有諸多的原因,一方面,在實踐環保理念的過程中,相應的配套設施、服務並沒有及時跟進;另一方面,市場上的環保産品價格往往比普通産品高出許多,無法有效轉化為“日常消費”。然而,若想環保真正實行起來,也離不開個體的積極作為,只有政府、社會、個人共同行動,積極配合,才能讓環保行動真正落實到日常生活的點滴中,沒有個體的努力參與,環保理念最終也將止步于表面,夢想無法真正照進現實。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強調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品質發展2025-11-09
-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五屆運動會開幕式9日晚在廣東廣州舉行 習近平將出席開幕式並宣佈運動會開幕2025-11-09
- 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 李書磊出席開幕式併發表主旨講話2025-11-09
- 國臺辦: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 “台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2025-11-09
- 探尋神秘巴文化:台灣自媒體人走進達州羅家壩遺址博物館2025-11-09
- 寶島重光——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系列報道202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