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大聖歸來》:脫胎換骨的東方超級英雄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07-14 16:45:57 | 來源: 京華時報 |
同情弱者是傳統文化的美德,支持國産是時代精神的召喚,排片受擠壓的《大聖歸來》能夠順利破億,與影迷的大力宣傳分不開,當然更重要的是影片本身的品質。
圖片來自網絡
齊天大聖家喻戶曉,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大聖歸來》無疑選擇了一個十分保險而討巧的題材。同時,主創發掘了老題材的新角度——《西遊記》原著對孫悟空被壓五指山下到他真正戒除封印之間的情節一直缺乏描述,這也為編劇突破原著的限制、激發觀眾的想像力留下空間。
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江流兒(唐僧的前世)是一個充滿童真的小和尚,既充滿了人情味,又帶著點兒俏皮。至於齊天大聖,從最早的水墨動畫《大鬧天宮》到經典款六小齡童版的大師兄,乃至《悟空傳》中的哥特版大聖,孫悟空都是一個智慧與勇氣並存的形象。亦正亦邪,聰明伶俐,猴哥總是因為過分親民的嬉皮笑臉而缺乏蓋世英雄的英武感。《大聖歸來》解決了這個問題,網友戲稱“馬臉大聖圓了中國人多少年的超級英雄夢”。
當然,最不能忽視的一點就是畫師和造型師的努力。最近影片的繪畫手稿圖在網上瘋傳,大家驚呼炫酷,並且帶著極強的民族自豪感褒揚繪畫品質和精美構圖。
當然,在一片叫好聲中,我們也不能排斥理性的聲音。《大聖歸來》也有著稚嫩的一面:主線過於薄弱,開場隆重,但是收尾顯得草率,反派雖然顏值很高,但是身世背景實在有些交代不足;大聖的性格是中國式的,東方的,不需要外界力量的激勵和成長,但是這也使故事情節缺少必要的轉變和發現;除了小和尚唐僧和蓋世英雄大聖之外,配角的人物形象顯得欠妥當,急需再加工,龍的形象被指抄襲,大肉蟲的出現則更加讓人扼腕——導演,總是這樣畫風突轉,真的大丈夫嘛?
一部品質過硬的電影就能夠代表中國國産動漫的整體崛起?充滿了自憐感覺的悲情行銷自《魁拔》起就一直存在,這種“自家孩子總是好”的心態會不會影響觀眾們對國産電影的客觀判斷?我們不得而知,我們不能輕視。但是,《大聖歸來》畢竟給了我們向前看的勇氣。
新聞推薦
- 近6千億元産值!中國衛星導航應用多領域突破、國際影響力攀升2025-05-19
- 第二十七屆海交會促成一批兩岸産業經貿項目合作2025-05-19
- “第二十屆台灣人才廈門對接會”在廈舉辦2025-05-19
- 4小時快速尋親 速解臺胞尋親難題2025-05-19
- 在戛納中國館,跟著電影遊中國2025-05-19
- 在德國博物館看世界海圖上的中國航海文明2025-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