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黃金年代

中國歷史上每一次經濟活力的涌現,伴隨的都是思想的解放與各方合力的凝聚。

 

一位經濟學家曾從“財富積累”的角度概括中國經濟戰略轉型的四個階段:一是始於20世紀的農村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勞動力積極性被大大調動,農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轉折激發了經濟活力;二是20世紀80年代在價格雙軌制和商品短缺的作用下,“倒爺”的産生,第一批以統配價套購産品然後以市場價出售牟取暴利的“倒爺”出現在北京和深圳,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蠢蠢欲動的市場;三是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出口日趨活躍,一大批人選擇下海經商,迎來創富時代;四是20世紀90年代啟動的住房改革以及煤炭等資源要素改革,釋放了市場活力。

 

當中國經濟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傳統優勢正在遞減:勞動力低成本優勢正在消減,擴消費面臨新挑戰,僅靠勞動力成本優勢和加大資源要素投入已無法維繫超高速的經濟增長。今天,中國的財富又來自哪?毫無疑問,是創新。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創新驅動是必由之路,也是希望之路。改革開放30多年留學生分佈和走向揭示了一個時代的變遷——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創業創新成為關鍵詞。一項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從1978年到2014年,有351萬人出國學習深造,這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領域最多、範圍最廣的一次出國潮,一直持續到今天。而如今,當我們分析留學人員走向可以發現一個新特點——2014年,回國的海外留學生人數第一次超過了留在國外的人數。截至今年年初,海外歸國留學人員的總數達到180萬人。北京、浙江、廣東、江蘇、上海等沿海發達省市吸引了70%的“海歸”人才,成為他們的主要目的地,他們中,有50%左右的人選擇創業。

 

海歸回流揭示了中國社會正在發展的深刻變化。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發佈的《中國海歸發展報告》統計顯示,互聯網、IT和通信等高新産業領域是海歸創業最集中的領域,幾乎佔了70%,而隨著中國服務業的高速增長,20%的海歸進入諮詢、法律服務和教育等知識經濟領域。更有看點的是,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高科技企業中,70%是由海歸參與創辦或者管理的。海歸回遊是一次全球人才的重新配置。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高端服務業的迅猛增長、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讓中國市場成為一塊巨大的磁鐵,吸引著全球人才的匯聚。人才往哪去,説明市場在那裏,資本在那裏,未來在那裏。

 

“創”時代,源自經濟轉型孕育的巨大潛力。京東商城的CEO劉強東在美國哈佛大學演講説,中國互聯網人口眾多,出現很多新需求、新問題,只要能解決其中一個,都可能變成一個創業機會——“這是屬於創業者的一個偉大的時代,應該立刻、馬上回國”。的確,今天的創新創業環境正在悄然改變。創新體制機制、優化財稅政策、搞活金融市場、擴大創業投資、發展創業服務、建設創業創新平臺、激發創造活力、拓展城鄉創業渠道——廣東四年裏安排25億元用於創業補貼,浙江今年準備發放1億元科技創新券,四川決定要建立首期2億元創新創業的補助,國家高新區每年新接受的大學畢業生超過50萬……共同迎接“創時代”,各地陸續出臺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達1997條,打通體制障礙、共建眾創舞臺。

 

今天是創業最好的時代,但不意味著創業因此就變得容易。

 

很多時候,我們依然面臨不敢創、不能創、不會創的問題。囿于傳統思維方式的局限,很多家長希望下一代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於是更願意求穩,害怕創業失敗,耽誤前程;受能力結構、知識結構的局限,很多人面臨不會創的問題。如何真正走出第一步?如何有屢挫屢戰、屢敗屢戰的決心和勇氣?這需要重構創業理念,允許失敗、包容失敗,把一次次“頭破血流”的經歷視為人生的財富。借用一位創業導師的話——創業的風險在某種程度上只不過是我們心中的恐懼,而當真正經過了理性思考,邁上創業之路的時候,我堅信創業的成功屬於你。這是一個創業的黃金年代,一旦開始創業,那就是你終身的職業。

 

新聞觀察員 馮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