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生圓夢機器人世界盃:最難忘的是友誼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07-23 16:09:26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中新網合肥7月22日電(張俊)“機器人的控制其實很困難,需要根據周圍環境不斷調整參數。”來自台灣科技大學的林易增説。從17日至22日,這支由四名台灣大學生組成的機器人參賽隊伍,一直忙碌在在在安徽合肥舉辦的RoboCup機器人世界盃的賽場上,經過小組賽和半決賽的爭奪,最終贏得了機器人類人組比賽的季軍。
據介紹,這支來自寶島台灣的機器人團隊名叫HuroEvolutionAD,組建已經有6年時間,參加了4次機器人世界盃的比賽,其中2013年和2014年都獲得了技術挑戰賽的冠軍和機器人帶球射門比賽的亞軍。
“我們的隊員來自不同專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分工,大家都因為有相同的愛好,才聚到一起。”林易增告訴記者,他們參加的是類人組的比賽,因此他們的機器人“身材”也比較壯實,身高足足有1.5米。比賽中,機器人戴著酷酷的墨鏡,行走中手臂隨著節奏前後擺動,像人一樣帶球、繞開障礙物和射門,特別引人矚目。
然而這樣一組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特別複雜。“機器人要能夠行走起來,涉及到機械、步態、影像識別、程式規劃數個環節,每一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機器人出現故障。”來自台灣的大學生馮晨桓告訴記者,他舉例影像識別,過去比賽球是黃色,如今球和場地顏色都改為白色,這就考驗機器人的識別和判斷能力。此外,由於場館內光線影響,他們要不斷調整參數,才能使機器人獲得最佳狀態。
據馮晨桓介紹,他們的機器人今年已經一歲多了,從開發到機器人組裝完成,團隊總共花費了超過半年時間,而這樣一台機器人也價格不菲,成本大概是10萬元人民幣。“機器人開發研製是一項很困難的事情,從剛開始對機器人沒有任何接觸,到動手製作,再到運行調試,每個過程都很耗費時間精力。”團隊成員郭振耘告訴記者,有時候為了解決一個技術難題,他們需要查閱很多國外論文資料,實驗了很多次還是無法解決。“只要是有空閒時間,就待在學校實驗室裏。”郭振耘説。
比賽的日子裏,林易增和他的團隊每天6點就起床做準備,晚上10點比賽場館熄燈才離開,回到賓館還會討論機器人的參數調整。談到為何他們會去做機器人時,團隊成員馮晨桓説:“主要是自己的興趣愛好,很喜歡機器人,覺得很有挑戰性和成就感,所以才會堅持下去。”他告訴記者,這是他參加的最後一屆機器人世界盃賽,再過一個月他就要畢業,未來他希望有機會還能從事與機器人相關的工作。
機器人世界盃的比賽即將落幕,林易增和他的團隊即將離開比賽的場館,每次比賽結束,他們都會和對手擁抱合影留念。他告訴記者,參加機器人世界盃的比賽,可以和其他隊伍交流最新的技術和創意,更可以收穫許多難忘的記憶和友誼。
7月19日至7月22日,第19屆RoboCup機器人世界盃在合肥舉行,該項當前國際上級別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為廣泛的機器人賽事,吸引了47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選手參賽,其中台灣地區共有6支代表隊參賽,涉及類人組機器人比賽和服務型機器人比賽等多個項目。(完)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