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畢創族”進內地:團隊精神讓我走得更遠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07-24 15:47:13 | 來源: 新華網 |
見到記者時,香港青年謝瑞生自信從容地掏出兩張名片。這位23歲的“畢創族”從小懷有創業夢想,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他並沒有絲毫遲疑,選擇了創業。畢業短短一年,他已經成為兩家初創公司的聯合創辦人。
“大學時有很多關於網站和手機應用程式的想法,但發現實踐起來並不簡單,所以決定從幫助別人做網站和APP開始。”去年7月,從香港科技大學畢業的謝瑞生,緊鑼密鼓籌辦起第一家公司Jdea。目前,他的公司已經成功為20多個客戶設計製作了網站和手機應用程式。 “最初的‘投資’就是30多塊錢印的名片,‘行銷策略’是到各個創業交流會去發名片,‘業務’是幫別人設計網站和手機APP。”謝瑞生的創業起步十分簡單,卻並不那麼容易。就在屢屢被拒、毫無頭緒之時,他的技術和真誠打動了一位客戶。“簽合同之前他就給了我支票,”回想第一單成功的生意,他的興奮和激動溢於言表。
一步步走來,他也曾經歷愁雲慘淡的時光,最困難的時候銀行卡裏只有6港元。經濟的壓力、合夥人的拋棄、生意的慘淡,讓這位“90後”創業者感到巨大的挫敗感,也因此一度想要放棄。
但最後一刻,他還是咬咬牙,靠給中學生補課支付房租,渡過難關。曾經幼兒園的玩伴,也加入成為他的新合夥人。堅持,讓他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
2015年4月,在一次創業者交流會上,謝瑞生又邂逅了新的創業夥伴。看中內地更廣闊的市場和更大的發展潛力,他和其他3個創業夥伴一起打造了一個關注智慧産品維修的O2O平臺——華強男,公司落地于廣東深圳。
作為一名90後“畢創族”,謝瑞生求知若渴,虛心若愚。對內地市場的不甚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的衝擊、略顯拗口的普通話,從未成為他不可逾越的障礙。
在內地不斷的學習和實踐過程中,他領悟最深的就是團隊的心態調整。“創業團隊成員間相互的鼓勵支持,是激勵人堅持往前走、治愈低落情緒和挫敗感的良藥。”謝瑞生説。
今年1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指出,特區政府設立3億港元的青年發展基金,旨在以資金配對的方式,通過非政府組織協助香港青年人創業及創新青年發展活動。種種跡象顯示,香港港年輕一代的創業精神正在悄然復蘇。
專業人士認為,香港青年可利用香港優勢,開拓內地市場進行新探索。內地市場寬廣、潛力巨大,國家的發展和經濟的持續壯大,為香港青年創新創業提供了廣闊舞臺。(記者 龐悅)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