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力追索非法流失文物 重點係圓明園流失文物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07-09 16:33:00 | 來源: 錢江晚報 |
當下,中國正大力開展非法流失文物的追索工作,一方面公開敦促海外拍賣公司取消售賣爭議物品,或通過國有企業贖買。特別是對於第二次鴉片戰爭末期,英法聯軍進入北京後通過對圓明園等地實施大規模劫掠所得的文物,更是中國文物追索的重點。
從1840年鴉片戰爭至今,中國文物共有四次外流浪潮。
第一次文物流失浪潮是清末民初時期。此時中國文物被列強大量搶奪與分食,直到溥儀被逐出皇宮,仍有太監又偷又買。第二次浪潮是二戰日本侵華時期,這是中國文物大量外流的高峰期。
第三次浪潮是建國後至改革開放之前。當時政策規定乾隆以前不能出口,可乾隆以後卻允許大量出口。嘉慶、道光時期的很多官窯瓷器、書畫以極便宜的價格流失海外。第四次浪潮是改革開放之後。此時,香港成了文物走私的集散地和中轉站,內地的文物到了香港,隨後流散到了美國、中國台灣、日本、東南亞,最遠甚至流失到了挪威、丹麥等國。
新聞推薦
- 關稅衝擊之下,如何辦好自己的事?2025-04-11
- 晶片國産化率超九成 全國首個“四算合一”算力網絡調度平臺建成2025-04-11
- 一館連兩岸 家書續情緣2025-04-11
- 臺青施品卉榮獲“南昌市三八紅旗手”表彰2025-04-11
- 台灣科技館首秀電博會 助推兩岸高新科技融合2025-04-11
- “逐夢浙裏·創享未來”2025兩岸青年微短劇網絡大賽啟動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