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力追索非法流失文物 重點係圓明園流失文物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07-09 16:33:00 | 來源: 錢江晚報 |
當下,中國正大力開展非法流失文物的追索工作,一方面公開敦促海外拍賣公司取消售賣爭議物品,或通過國有企業贖買。特別是對於第二次鴉片戰爭末期,英法聯軍進入北京後通過對圓明園等地實施大規模劫掠所得的文物,更是中國文物追索的重點。
從1840年鴉片戰爭至今,中國文物共有四次外流浪潮。
第一次文物流失浪潮是清末民初時期。此時中國文物被列強大量搶奪與分食,直到溥儀被逐出皇宮,仍有太監又偷又買。第二次浪潮是二戰日本侵華時期,這是中國文物大量外流的高峰期。
第三次浪潮是建國後至改革開放之前。當時政策規定乾隆以前不能出口,可乾隆以後卻允許大量出口。嘉慶、道光時期的很多官窯瓷器、書畫以極便宜的價格流失海外。第四次浪潮是改革開放之後。此時,香港成了文物走私的集散地和中轉站,內地的文物到了香港,隨後流散到了美國、中國台灣、日本、東南亞,最遠甚至流失到了挪威、丹麥等國。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抵達莫斯科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週年慶典2025-05-08
- 兩岸融合發展邁出新步伐 福建一季度利用台資6.4億美元2025-05-09
- 歐盟將對美國關稅準備反制措施並向世貿組織提出訴訟2025-05-09
- 多項指標刷新紀錄 廣交會彰顯中國外貿底氣2025-05-09
- 2025兩岸(廬山)青年交流發展大會開幕2025-05-09
-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部省際工作會議在福州舉行202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