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力追索非法流失文物 重點係圓明園流失文物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07-09 16:33:00 | 來源: 錢江晚報 |
當下,中國正大力開展非法流失文物的追索工作,一方面公開敦促海外拍賣公司取消售賣爭議物品,或通過國有企業贖買。特別是對於第二次鴉片戰爭末期,英法聯軍進入北京後通過對圓明園等地實施大規模劫掠所得的文物,更是中國文物追索的重點。
從1840年鴉片戰爭至今,中國文物共有四次外流浪潮。
第一次文物流失浪潮是清末民初時期。此時中國文物被列強大量搶奪與分食,直到溥儀被逐出皇宮,仍有太監又偷又買。第二次浪潮是二戰日本侵華時期,這是中國文物大量外流的高峰期。
第三次浪潮是建國後至改革開放之前。當時政策規定乾隆以前不能出口,可乾隆以後卻允許大量出口。嘉慶、道光時期的很多官窯瓷器、書畫以極便宜的價格流失海外。第四次浪潮是改革開放之後。此時,香港成了文物走私的集散地和中轉站,內地的文物到了香港,隨後流散到了美國、中國台灣、日本、東南亞,最遠甚至流失到了挪威、丹麥等國。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同玻利維亞總統阿爾塞就中玻建交40週年互致賀電2025-07-09
- 國家發改委:2021年至2024年中國經濟增速平均達到5.5%2025-07-09
- 商務部:將8家台灣地區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2025-07-09
- 國臺辦:第八屆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將於7月中旬在浙江舉辦2025-07-09
- “在北京,我看見兩岸青年在彼此的青春裏種下友好的種子”2025-07-09
- 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今天在山東曲阜開幕202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