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機車,不僅僅是機車而是一種文化

台灣機車,不僅僅是機車而是一種文化

據媒體綜合報道,台北街頭,每逢上下班高峰時刻,當路口的紅燈變綠時,隨著“突、突、突”的轟隆聲,等待在路口的一輛輛摩托車(台灣俗稱機車)魚躍般搶在汽車前疾駛而出,場面蔚為壯觀。而台灣的電影中,永遠也少不了機車的影子。

 

入夜,站在人行天橋上,遠眺“機車陣”光影照人,小巧靈活的機車穿梭在汽車間,分外顯眼。

 

一輛輛行駛在路上的機車,儼然是寶島台灣的一道亮麗風景。

 

最接地氣的交通工具

 

上下班、逛街、購物、接送小孩,但凡是短距離路程,台灣人都會選擇機車出行。與歐美國家常見的大排量摩托車不同,台灣街頭常見的是小巧便捷的輕騎摩托車。

 

騎機車出行最大的好處就是方便。外出時,一手提機車安全帽,一手挎手包,想去哪,便戴上安全帽,發動機車,然後直奔目的地。

 

正因為舒適便捷,男女都對機車青睞有加。台北不少白領都選擇騎機車上班,路途遠的,就開機車到捷運站,泊在固定的停車位,然後再搭乘捷運去上班。

 

在某機車論壇上,一位機車愛好者這樣分享喜歡機車的原因:“台北汽車停車位少價格又貴,只要路程合適,我都會選擇騎機車出行。”

 

對大規模的機車族,政府也予以多種優惠:在等信號燈時,機車的停車線是在汽車前;在大型商場、捷運站、學校、社區甚至綠化帶中,都給機車預留足夠多的停車位,即使在繁華地段,也沒有對機車停車收費;在足夠寬闊的道路中,還規劃出專門用於機車的行駛車道。

 

不只是日常通勤,在澎湖、綠島、蘭嶼等離島區,租臺機車環島遊也是頗受歡迎的休閒活動。

 

在離島民宿店,家家都有機車供遊客租賃。逢週末、假期,台灣本島居民或遊客跨海而來,租一輛機車,獨自一人或兩人同車,在環島公路上“狂飆”,颯颯的海風從耳邊吹過,在潮濕的空氣中迎著海風高呼幾聲,都市快節奏生活下積累的壓力清除殆盡。

 

台灣島內多山地,坡高路陡,路面狹窄,汽車過不去,自行車動力不足,小馬力的輕巧機車則遊刃有餘。城市中,交通擁堵,汽車停車一位難求,機車停車則很方便。此外,台灣島內一年四季氣候宜人,除惡劣的颱風天,均適合機車出行。除少數豪華機車外,一般來説,機車都比汽車便宜,普通民眾都能承受,此外,機車比汽車耗油少,污染也少,不能不説這是最適宜台灣土壤、最接地氣的交通工具。

 

小清新的“機車文化”

 

有機車的電影才叫台灣電影,這種獨特的文化被不少導演捕捉,投入到電影、紀錄片中,“機車”已是台灣島的一個文化符號。

 

喜歡台灣電影的影迷或許可以想起,幾乎每一部台灣電影,《聽説》中,彭于晏騎著機車載著陳意涵,《艋舺》中,阮經天、趙又廷等幾個兄弟,騎機車在台灣街道中奔馳,《翻滾吧!阿信》中陳漢典出演的幫會成員,騎著機車追趕彭于晏,《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裏的敖犬也曾騎著機車繞台灣一圈,追求陳妍希;《刺陵》中的周傑倫,為上演一場英雄救美的戲,在正式開拍前就騎著重機車飆了5萬公里。因此,也有網友總結説:“有機車存在的台灣電影,才是真正的台灣電影。”

 

諸如此類的鏡頭,常出現在“小清新”范兒的台灣電影中,甚至有人説,沒有機車鏡頭的電影就不是“真正的台灣電影”。

 

追女生的必備工具

 

之所以那麼多台灣電影中都有機車的存在,台灣影人們表示這就是他們的生活,本屆金馬影片《愛》的導演鈕承澤説:“常常可以看到影片中,幾個愛耍酷的男生,載著女朋友在街上狂飆。或者幾個同學放學騎著機車或腳踏車一起回家,其實這就是我的高中生活。”騎車技術一流的阮經天説機車是男生追女生的必備工具,“我上高中後就開始拼命打工存錢,就想買輛酷帥的機車追女孩。結果終於有一天我存夠6萬元(新台幣)買了一台,但到最後卻一個女孩也沒載到。”

 

是是非非説機車

 

機車遍佈島內,如何管理好機車一族,政府著實下了一番功夫。

 

所有的機車都要有自己的“身份證”—牌照。按規定,牌照每兩年要換發一次。一些排氣量超過250cc(毫升)的重型機車,還要像汽車一樣,前後都要掛牌照。

 

台灣大學校園內允許騎機車,但只有年滿18歲的學生才能騎,還要通過考試考取駕駛執照,排氣量在50cc(毫升)以上的車主不僅要筆試,還要通過路考。此外,機車行駛線路也有明確規定,不能上快車道,不能上快速路,更不能上高速路。

 

島外來臺遊客若想駕駛機車,就必須持“國際駕照”租賃機車。否則,若被交管部門發現,租車行和租車人都要受罰。

 

良好的管理帶來了秩序井然,在台灣機車駕駛人大都能遵守交通規則。

 

在台北街頭見到,在城市路口,騎著機車的市民有秩序地等待交通指示燈,見縫插針往前擠或是搶紅燈現象非常少見。私家汽車也會給頭戴安全帽、載人載物的機車族留出位置。

 

雖如此,也不乏有愛“飆車”、不守規則者,滿街狂奔的機車流,還是會讓初來乍到者感到心驚肉跳。

 

據台北市警察局統計,台北市平均每天至少有64名機車車主或乘客受傷。還有調查顯示,男性高齡駕駛者發生機車事故的幾率最高,達77.3%,是女性的3.4倍。

 

改裝過的機車噪音大、尾氣多等問題也不時被輿論提及,機車不按車位停放,也頗讓市政管理者頭疼。

 

鋻於此,島內不少人士主張逐步取締機車。但機車已成為台灣島內的一張文化名片,它與民眾生活融為一體,是反映島內生活的一面鏡子,取締難度之大,遭遇反彈之烈,也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