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長壽有秘訣 醫療系統較完善、調理進補少不了

港人長壽有秘訣 醫療系統較完善、調理進補少不了

生草藥鋪店員在配中藥材。 (資料圖片)
 

港人平均壽命長有秘訣

 

香港人生活工作節奏快、壓力大,而且香港人均住宅面積非常小,有不少家庭三代人蝸居在3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裏。按理説,如此忙碌和憋屈,心情可能不太好。但據世界銀行統計,截至2014年,香港人平均壽命全球第一。香港女性平均壽命86.7歲,打破了日本女性多年來保持的全球最長壽紀錄;男性平均壽命則為80.5歲。在節奏快、壓力大、住房擠的條件下,港人平均壽命竟這麼高,有人覺得不可思議。其中奧秘究竟是什麼?

 

公共醫療服務貼心

 

在現代醫學看來,人類長壽主要依靠兩方面因素,一是社會的醫療水準,二是人們的生活習慣。香港人的長壽,其公共醫療系統有一定的功勞。

 

香港沿襲英國式的全民健康服務制度,不容病人因經濟困難而無法就醫,政府為此承擔大量醫療開支,2013-2014年度港府的醫療開支就佔經常性開支的近20%。

 

香港人如果患重病,在公立醫院住院每天僅需100港元,即便是大型的惡性腫瘤手術、心腦血管手術也一樣。患者支付的100港元僅佔醫療成本的3%,差額由政府對醫院進行補貼,如果病人經濟困難,甚至連這100港元也可以減免。在日常保健方面,公立醫療系統的例行兒童保健、學生保健、老人體檢和慢性病治療、疫苗注射等費用,則大多為免費。

 

就職于香港某媒體的上海人翁曉瑩前段時間因骨折住院,深度體驗了一番公立醫院的“貼心服務”。6人一間的病房備有兩個盥洗室,病床之間用布簾隔開。除探視的兩個小時外,病房裏非常安靜。每隔一段時間護士便會進來巡房,通知病人打針、吃藥、進食、測量體溫和血壓,詢問是否有上廁所的需要。住院費、打石膏、兩次X光檢查、診費、藥費以及一日三餐和點心牛奶等一切費用總計100港元,去付款時她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和護士確認了好幾次。

 

名醫周薪可達百萬元

 

在香港,醫生屬於社會的精英人群,香港執業醫生大都是博士學歷,而且要麼是從香港大學或香港中文大學的醫學院畢業,要麼在英聯邦國家深造過,專科醫生的學習時間更長達十幾年。高投入帶來了高回報,香港的名醫常被戲稱“月球人”甚至“星球人”,即月薪甚至周薪可高達百萬(香港俗稱100萬港元為“一球”)。

 

同時,醫療系統對醫生監督很嚴苛,任何小小的過失都有可能會讓醫生永久失去行醫資格,比如開了貴藥給病人可能會面臨最高7年的監禁。嚴厲的懲罰加超高的收入,醫生不敢也沒有動力從病患身上撈黑心錢,這使得就醫環境純粹,較少産生激烈的醫患矛盾。

 

在新藥物和醫療設備的引進、藥品價格和品質控制、保險類投資産品開發等方面,香港也與世界接軌,市民生病後住得起院、買得起藥、治得好病,壽命自然多了一層保障。

 

萬一突發狀況,由於香港城市狹小,救護車90%都能在12分鐘內到達,大量心臟病和重傷者在“黃金時間”內得到搶救。地鐵站、商場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還配置了心肺復蘇器等設備。

 

中西食補輪番上陣

 

除了醫療救助得力,香港人長壽還離不開其特色養生飲食文化。

 

雖然健身在港不太風靡,有運動習慣的港人不到5%,但中醫藥在香港非常普及,飲食保健技能也是“人人必備”。香港中醫學會會長汪慧敏説,跟其它地區相比,港人更願意花錢去購買人參、靈芝、花膠、燕窩等名貴藥材用於日常飲食,因此獲取營養更豐富,“同年紀的香港女性,經常比內地的女性看上去年輕10歲”。

 

香港還有逾6500名註冊中醫師在各個社區的藥店中駐診看症,或在街道旁自營小型診所。街旁小藥店中,也擺滿了正冒著泡的中藥藥煲和新鮮未經炮製的中藥材,港人愛煲的“老火靚湯”和涼茶、糖水等,就多來自這些生草藥鋪。有中醫表示,除了孕産婦、中年婦女、老年人是常客之外,現在越來越多30歲以下的年輕人也定期看中醫,選擇不同的藥材和季節調理進補。

 

除中醫保健養生外,不少西式食療也有大量追隨者。例如以亞麻籽油加茅屋芝士以及素食來調養身體的“布緯食療”就正當紅。(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