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遺書建全球數據庫 致力“拼接”完整敦煌學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08-27 15:52:12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中新社甘肅敦煌8月26日電 (馮志軍 李亞龍)敦煌研究院文獻研究所所長馬德日前向中新社記者透露,經過近3年挖掘整理,現存于敦煌的550余件敦煌遺書完成數字化處理,今年要把甘肅省藏的敦煌遺書基本完成數字化處理,明年開始有計劃地進行流散于國內外各地所藏的敦煌遺書數字化整理。
敦煌研究院正在進行的“敦煌遺書數據庫”旨在對敦煌藏經洞出土的全部文物、文獻的電子圖片庫及其釋文、研究文獻索引等相關信息檔案等進行數字化處理。這樣有利於永久性保存,並且可提供全球學者研究。
敦煌研究院和國外收藏機構也在陸續商談,致力於將分散于海內外的大量敦煌遺書,以數字化形式陸續“入庫”。如果能夠順利實現,這意味著殘缺了逾百年的敦煌學“完整模樣”將呈現。
據了解,通過國際學術交流合作,敦煌研究院今年4月獲得了來自法國逾400G的敦煌遺書數字資料,這為未來更多的文物數字資料回歸“開了個好頭”。
敦煌遺書,又稱敦煌文獻,是對1900年發現于敦煌莫高窟17號洞窟中的一批書籍的總稱,指敦煌所出2至14世紀的古寫本及印本。由於戰亂,藏經洞發現的6萬多本文獻、文書、絹畫等散落在世界各地,英國、法國、俄羅斯、印度等國保存最多。目前,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有約1.6萬餘件。
“現在呼籲通過不正當手段‘拿走’的敦煌遺書回歸的可能性不大,但通過建數據庫的方式把資料收集回來的可能性比較大。”馬德坦言,敦煌遺書數據庫首先是對文物數字化處理,為子孫後代留下一份比較完整的、永久性的敦煌文獻資料和研究資料,也是為了更多文物“回歸”。
“數據庫就是搭建一個平臺摸‘家底’,看看藏經洞到底出土了多少東西。”敦煌研究院敦煌學信息中心副主任夏生平告訴中新社記者,全球敦煌遺書的數量近年發生了變化,現在保守估計在6萬至7萬件,這是由於各國及地區的統計標準不統一,但目前為止尚不能確定到底有多少。
夏生平認為,目前藏有敦煌遺書的國內外收藏機構達百餘家,包括尺寸、色澤、流轉等文物信息尚不明確,“如果把數字化處理工作完成,再將藏經洞出文獻和敦煌壁畫關聯拼接起來研究,這是目前敦煌學最急需”。(完)
新聞推薦
- 關稅高企 捷豹路虎暫停對美出口2025-04-07
- 從雙向奔赴到同向而行 外資來粵何以“不見外”?2025-04-07
- 珠海深度遊+香港無縫中轉 “經珠港飛”首航團啟程2025-04-07
- 乙巳(2025)年清明海峽兩岸共祭軒轅黃帝典禮在縉雲舉行2025-04-07
- “文化的血脈始終將我們緊密相連”2025-04-07
- 一條漫漫“回家路”,他們走了40年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