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戰遺孤寫書感恩中國 為出書花掉1年養老金

日本二戰遺孤寫書感恩中國

 

《何有此生:一個日本遺孤的回憶》中文版日前由三聯書店旗下生活書店首發,73歲的日本老人中島幼八操著流利的中文,含著熱淚述説了他與中國割捨不斷的情緣,述説中國養父母對他的愛。他希望通過出書這種方式,感謝中國人民的善良和寬廣的胸襟。

 

1936年,日本關東軍制定了“滿洲農業移民百萬戶移住計劃”,大批日本的農業貧民源源不斷地涌入中國東北,被稱為“日本開拓團”。中島幼八的父母也被歷史的車輪裹挾著來到中國,成為日本人“闖關東”的一分子。

 

1945年日本戰敗,中島幼八的父親中島博司也被徵兵不歸,再加上當年冬天食物匱乏,中島剛出生的妹妹不幸夭折,他的生母便在一個寒夜把餓得奄奄一息的中島託付給了中國小販老王。老王用擔子挑著熟睡的中島挨家挨戶尋找好心人。“這時候出現一個婦女,就是我養母,她説了一句話‘這條小命我拉扯大’,就把我抱回去了。”中島哽咽著説,他的養母叫孫振琴,“養母給我按摩腹部,將食物嚼碎後喂給我,寸步不離地看護左右。”從此,黑龍江省牡丹江寧安縣沙蘭鎮,成了中島永遠魂牽夢繞的地方。

 

中島説,他的生母在被遣返前,想把他帶回日本,而當時年幼的他已與養父母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於是村長想了一招,中島站在中間,兩位母親各自站開20米,讓他自己決定去留。中島搖搖晃晃地走向了養母,開始了他在中國長達13年的遺孤生涯。

 

13年裏,養母和三個養父如接力賽一般,將中島養大。

 

中島第一個養父叫陳玉貴,是一個樸實的東北農民,以打長工為生,一直將他視若己出,疼愛有加,但在中島8歲時因病去世。養母帶著中島,改嫁第二個養父李希文。12歲那年,中島染上重病,李希文用牛車拉著他,費盡週折尋醫問藥。第三個養父叫趙樹森,是賣苦力的碼頭工人,每個月給他15元錢生活費,供他上學。而多年之後,中島才知道,第三位養父與養母結婚多年,卻從沒有在一起生活,之所以結婚,是養母希望給中島一個戶口,讓他以後的日子過得更順利一些。

 

1954年,中國紅十字會代表團在馮玉祥將軍的夫人李德全率領下訪問日本,中島的生母向李德全説自己還有一個兒子在中國,懇求代為尋找。李德全通過各種渠道多方查找,4年之後在牡丹江找到了16歲的中島。

 

日本政府工作人員面對面告訴中島,生母希望他回日本。平時靦腆的中島幼八卻堅決地拒絕了:“如果把我拉上火車,也要跳車跑回來。我絕不回日本。”最終,中島亦師亦友亦親的老師梁志傑站在“為中日友好做貢獻”的高度,勸中島回歸日本,幫助他做了人生的最大決定。1958年,中島回國,後來長期從事中日民間友好交流工作,曾擔任過鄧穎超、廖承志、唐家璇的翻譯。

 

補白

 

為出書花掉一年養老金

 

像中島幼八這樣,被遺留在中國,並被中國人民撫養長大的日本孤兒,稱為日本二戰遺孤,總人數在4000人以上,其中九成以上集中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中島寫就的《何有此生》,以自己的故事向世人揭開了這段歷史。

 

中島説,他先是寫了日文版,又寫了中文版,今年4月,這本書的日文版出版。而為了出版這本書,甚至花掉了中島一年的養老金,他還把收藏的字畫賣掉了幾張。

本報記者 路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