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擁堵疏導禁止有技巧 台北怎麼念管理經?

台北的秩序感,很大程度來源於交通的井然有序:令行禁止,所有車輛和行人都嚴格依照信號燈行止;道路上車流很順,很少出現擁堵和混亂;捷運寬大乾淨。除了台北的道路格局和人口密度因素外,交通管理的成功是重要原因。

 

台北市政府交通局技正(在科長和股長之間的一種偏技術的行政職務)楊靜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先給後要,是台北交通管理的重要原則。比如希望減少私人交通工具,就要先做好大眾交通;要減少馬路停車,就要提供較大的停車空間,而不是一味禁止。

 

疏導禁止有技巧

 

台北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呼嘯而過的成群機車(摩托車)和隨處可見的空駛計程車。

 

據市交通局統計,台北市共擁有機車上百萬輛,每戶平均一輛,超過了汽車的保有量(每戶平均0.74輛)。從高中生到四五十歲的成年人,很多人都以機車為交通工具。

 

機車盛行一是因為比較便宜,輕型機車一般價格不超過10萬元新台幣(約2萬元人民幣),大眾能承受;二是因為停放方便、機動性高,與整個城市的出行半徑很適合;三大概是男孩子那種風馳電掣的駕控夢想了。悠遊卡(公交卡)使用者65%-75%為女性,這從側面印證男性對機車的依賴。

 

讓管理部門頭痛的是機車的安全性,畢竟是肉包鐵,和汽車發生剮蹭時受傷的多是騎機車的人。颱風天氣,機車尤其容易失控。雖然很希望大家少騎機車,但管理部門沒有採取激烈的方式禁止,而是一邊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引導,一邊為機車創造儘量安全的環境。比如在沒有專用道的地段,規定機車使用外側車道。因為機車起步快,所以在路口汽車終止線前會規劃一塊長方形的機車等待區。機車在外車道左轉容易和直行車發生交集,於是採取“左轉兩段式”,先轉到右邊路口等待區,變燈後直行完成左轉。

 

計程車有總額控制,但顯然台北的額度偏大,有人甚至認為台北有75%的計程車空載。但還有那麼多人肯開,説明計程車依然有利可圖。

 

台北的計程車分屬車行、合作社和個人三種模式。剛入行者必須加入車行或合作社,接受其管理,因為這一行對駕齡、個人信用有一定要求。車行或合作社管理費很低,據一位澎湖的司機説,如果車輛是自己買的,每月只要交1000元新台幣(約200元人民幣),就可以享受信息服務。在車行或合作社6年後可以申請轉為個人計程車。

 

Uber在台灣是違法的。因為這些車輛不納稅,對別的營業車不公平。

 

發展公共網是上策

 

除了公共停車場和私人停車場外,台北還有部分路邊可以停車。路邊畫紅線的完全禁止停,黃線可以臨時停車3分鐘,白線就可以隨意了。

 

交通局目前正力圖清理道路。用市長柯文哲的話來説,馬路是給車行走的,不是讓車停的。但他們首先不是罰款,而是先檢討停車位是不是不足,怎麼解決?是建築內增加,還是私人停車位開放給公眾使用?一個地方會不會汽車位多而機車位不夠?新建築則要求“停車內部化”,每戶至少一個車位。楊靜婷説:“你不給人路走,大家只好亂走。”

 

自從5條捷運線形成完整網絡,Ubike(公共自行車租賃)普及,再加上現在停車位短缺,不少人開始賣掉私人汽車,改乘公共交通工具,週末或假日租車出遊。有數據顯示,台北機車的增長率在下降。

 

台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交通控制中心的林育生主任,向我們展示了公共交通網的各個細節。從寬敞潔凈準時的完整捷運網到人性化設計的公共汽車,再到最後一公里的Ubike,方便是最基礎的要求。

 

大多數捷運車廂,門上電子屏都以很大的字體標示出前一站、正要到達的車站和下一站,顯示行進方向的箭頭和站名依次閃爍,乘客能很清晰地了解列車的狀態。

 

公交車站站牌的電子顯示屏顯示出每一路車即將在幾分鐘後到達,和公交車上的電子報站牌一樣,它們都是用GPS定位,傳輸到運算中心,再傳回到螢幕。各路車的車行路線做成了可轉動的滾筒式,查看者不用繞著走。

 

“號志”管理細膩化

 

在交通局採訪時,聽到楊靜婷由衷稱讚台北的號志(信號燈)系統,她説比海外還要先進些,設計合理,能做到讓車輛快速通過擁堵地帶,雖然別的路口因此等紅燈時間稍長,卻達到了暢通平衡。

 

林育生主任介紹説,台北道路呈棋盤式分佈,好處是不會因幹線擁堵一堵百堵,壞處在需要監控和調整的點大大增多。

 

十幾年前,號志設計開始向行人及綠色交通工具(BBMW)傾斜,即自行車、公交車、捷運和行走。既要在尖峰時段增長有效綠燈,減少損耗,又要考慮到行人每秒1米的速度。為形成綠燈連鎖,不同路口採用不同的號志群組。99.3%的號志都連接到中心,便於整體管理調度。

 

台北號志每天有10到12個時制,應對早晚上班上學高峰、閒暇段及假日等諸多情況。除控制中心的常規值班外,分區域由技工和交通工程師隨時處理設備和時制不妥善造成的異常情況。對車行不暢地段,要觀察是道路容量不足造成的重現性的,還是施工、車禍、抗議、廟會活動等造成的非重現性的,分別處理。每年他們都會對路口交通量進行調查,看時制設定是否妥當,或從網絡信箱中聽取裡長及民意代表的意見進行微調。

 

這些年來,除了車禍和颱風雨季外,台北很少出現大的擁堵。究其原因,除了倒計時號志、車輛偵測器等先進設備外,最重要的是充滿責任心的細膩化管理。(記者 張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