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疑用中報回應“跑路”:繼續看好中國經濟

李嘉誠疑用中報回應“跑路”:繼續看好中國經濟

李嘉誠近年來旗下公司向外轉移示意圖。圖自環球網
 

香港和內地眾多媒體18日紛紛轉載前一晚公佈的香港“經濟超人”李嘉誠旗下長實地産公司(以下簡稱長地)2015年中期報告內容,報告表示繼續看好中國經濟,香港將受惠于“一帶一路”。這被認為這是李嘉誠在“跑路風波”後首次發聲表態。“當李嘉誠拋售時不要購買”,香港《英文虎報》17日用這句香港投資格言來概括一些人總企圖從成功人士身上尋找買點或賣點信號的投機心態,而那些“中國經濟崩潰論”者甚至把李嘉誠將主要投資對象轉向國外稱為是“不信任投票”。“李嘉誠只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不是風向標”,一名北京學者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實際上,中國本身也在加快對外投資,與此同時,今年以來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仍迅速增長9.2%,其中來自香港的投資額為各國家和地區中最多的。

 

長實地産仍看好內地和香港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8日稱,在內地某智庫刊文“別讓李嘉誠跑了”之後,香港首富李嘉誠首次發聲,他通過旗下長實地産今年的中期報告公開表示,將繼續看好中國經濟。鋻於支持經濟平穩發展的基本因素,以及中央政府多項穩定經濟措施,預計內地經濟運行可保持在合理區間。雖然這一表態沒有直接回應“跑路風波”,但他在報告中表示,內地以“一帶一路”為中國對外主要經濟戰略,將締造無限商機,預計香港可因此受惠。

 

報告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長地總共持有約150萬平方米的投資物業組合,其中,香港佔130萬平方米,而內地僅剩下20萬平方米。《南華早報》引述內地媒體報道稱,在內地的這一物業是指長地位於上海浦東陸家嘴的在建綜合體世紀匯,目前正在尋求轉手,項目報價接近200億元人民幣。世紀匯廣場是長地在陸家嘴最後的自留商用物業。不過,長地在公告中稱,集團仍將繼續發展位於香港、中國內地及海外的核心市場,優化土地儲備以平衡穩定及增長。長地擁有的開發土地儲備中,約70萬平方米位於香港,內地約1380萬平方米,海外擁有40萬平方米。

 

不過,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長實地産集團數天前就公佈了該份報告。這幾天,長地主席李嘉誠並沒有按照以往慣例召開記者會。一名香港媒體同行對《環球時報》記者稱,不清楚這份中期報告是否是李嘉誠的回應,但它肯定是反映李嘉誠的投資觀點以及對香港和內地經濟的看法。

 

香港《文匯報》稱,對於有關批評李嘉誠撤走在中國的資産屬過橋抽板之舉,長和發言人回應稱,長江集團副主席李澤巨早前宣佈長江基建與電能實業合併的記者會上已表示,並沒有撤資這回事,買賣活動屬正常的商業行為。

 

香港《經濟日報》17日稱,李嘉誠“撤資”中國話題持續發酵。國家發改委16日在記者會上被問起此事時稱,將堅定不移引進外資,並將通過改革提高開放水準,強調中國營商環境會愈來愈好。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6日舉行新聞發佈會,對香港無線電視記者“李嘉誠撤資”“香港經濟發展定位”“傳言香港有財團會撤資中國”的相關提問,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表示:“各項改革一個很重要的出發點就是要惠及更多的外來投資者,而且一系列的改革和成效正在陸續顯現。”

 

“李氏定律”只證明地産高峰已過去

 

作為香港首富和“經濟超人”,有關李嘉誠的傳言歷來很多。法新社稱,李嘉誠日前宣佈花116億美元合併他的公用事業公司,目的是提高其商業帝國地位,為未來的擴張做好準備。報道稱,憑著敏銳的商業嗅覺,李嘉誠拋售內地和香港的資産,到歐洲購買資産,但這無疑也刺激了人們關於他對大中華區失去信心的猜測。

 

香港《明報 》17日則稱,回望李嘉誠的創業生涯,他每次均能在行業接近高峰的時刻退下來,再套現投入下一浪高峰:遠至撤出塑膠業,近有“千億賣橙(上世紀九十年代收購和賣出英國橙電訊公司賺取千億港幣)”,而且每次都留有餘地,讓接手的買家有一段時間的風光,行業才開始衰落。照“李氏定律”的推算,地産業或仍有餘暉,但從高峰回落的日子可能已經不遠了。該文建議,如果我們信任“超人”的眼光,也應該部署如何“走出去”。

 

針對這篇網絡文章引發的風波,香港《明報》稱,九流文章登上“官媒”智庫,令人譁然,同時揭露了內地智庫素質良莠不齊的情況。最可怕的是,有人對此無法分辨真假,甚至視之為“中央意向”。香港《經濟日報》18日稱,這種文章,何止香港富豪見了不舒服,內地富豪看了豈不更加心驚。如文章所言,這些中國富豪便成了養肥的豬,哪還有生路?該評論稱,“對這篇文章,陰謀論的説法很多,不知觸動了多少人的神經,就看如何收科了”。

 

李嘉誠和中國都在“調整結構”

 

“‘當李嘉誠拋售時不要購買’。投機者總是從成功人士身上尋找什麼時候該出手購買或者不購買的信號。”香港《英文虎報》在題為“民族主義不是生意中的要素”的評論文章稱,由長江實業出資收購電能實業被一些人認為是一種“不信任投票”,但實際上,這次收購只會增強李家對該業務的控制力,從6.3%上升到14.7%。文章稱,一名好的商人只要遵循市場邏輯充分利用市場機會就行了,這不是政治上的一廂情願。當一名商人能夠從他找到的任何機會中掙錢,且可以自由地把財富投在他認為是有價值的事業上時,這個國家的最好利益就有了保障。把商業決定同政治考慮混為一體對於中國來説不是在向前走。

 

有北京學者1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現在打造的是開放型的市場經濟,海外資本只要合法合規,都是來去自由的。中國內地資本,包括國有資本對外投資的限制也在放開。李嘉誠首先是個商人,在商言商、趨利避害是商人的天性。李嘉誠把旗下地産公司的主要投資地轉向歐洲是他自己企業正常的“調結構”,也是中國資本“調整結構”的其中一個部分。中國對外,特別是對歐洲投資也在迅猛增長。

 

在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上,中國商務部和國家統計局高層官員宣佈,201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繼續高速增長,創下1231.2億美元的歷史最高值,同比增長14.2%。中國大幅對外投資的同時,外界也繼續看好中國。商務部網站數據表明,今年1到8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252.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2%,其中來自香港的投資額為各國家和地區中最多的,增長15.8%。【環球時報報道 駐香港特約記者 淩德 記者 郭孝偉 陶短房 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