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港生鮮將投放內地市場 評論:高品質食品應惠及國人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09-25 10:43:44 | 來源: 北京青年報 |
供港生鮮的傳奇需要制度化複製
2016年度供港生鮮招標發佈會傳出消息:在足額保障香港市場的前提下,明年將有200億元供港生鮮産品投放國內市場,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及長三角、珠三角的60萬居民將首先開始享用,産品覆蓋肉禽蛋奶、瓜果蔬菜、米麵油及調味品等。
供港生鮮之所以具有誘惑力,在於它們的品質太過硬了——99.999%的合格率,對於深受食品安全問題困擾的國人來説,無異於是一個理想中的傳奇。事實就是如此直白而簡單:供港生鮮的品質就是高,而內地不少人能消費的生鮮品質就是不堪。當看到供港生鮮也開始惠及內地消費者時,那些能夠購買到和享受到的消費者無疑會歡欣雀躍,而對於無法購買和享受的消費者來説,只有羨慕嫉妒的份兒。畢竟,200億元的單子數量有限,能夠被惠及的消費者也只有60萬人。
顯然,在供港生鮮與現實需求之間存在巨大差距,或者説,在放心食品的現實需求之間存在著供需失衡。如何緩解這種差距和失衡?一種是市場化思維,即把供港生鮮的品牌在能力範圍內做大做強:利用供港生鮮現有的品牌和口碑,擴大供港生鮮的生産規模;在保障供港的基本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向市場推廣、供應供港生鮮。這種市場化的思維雖然無法滿足多數人的迫切需要,但是可以保證品牌的品質,可以保證部分消費者的需求優先得到滿足,同時也可以在市場上起到示範作用,在局部推動市場的正向淘汰。至於,如何滿足其他消費者需求,這是市場化思維一時無法解決的,畢竟供港生鮮的品牌也需要保護。如果盲目擴大生産,把供港生鮮的牌子砸掉,就有些得不償失。
此外,還可以有制度化思維,就是通過制度複製、傳承供港生鮮的傳奇。供港生鮮的合格率可以達到99.999%,這是一個看似無法企及的傳奇和神話,但製造這種傳奇和神話的規律卻不複雜——以完善的制度、嚴格的監管,對生鮮的品質予以充分保障。其實,生鮮並不是什麼高科技産品,要想保證其品質並不是多麼遙不可及的事情;而且,在正常狀態下,食品安全不出問題就應該是常態,出問題才是反常,是因為內地食品問題出得太多,人們才會覺得供港生鮮是傳奇,難道食品不就是應該全部合格嗎?這可是供人吃喝的東西。
既然如此,不如直接複製供港生鮮的制度設計,以制度化的監管惠及更多人。要知道對合格食品的要求,不僅僅是種消費需求,還是一項基本權利,不僅僅有60萬人想要獲得合格的高品質的食品,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吃到喝到的東西更健康。而且,供港生鮮背後的制度設計也只是常識而已——堅持強大、持續、有公共財政保障的監管體系,發起由專家、媒體、消費者及第三方認證機構共同組成的“監管委員會”,並推行隨機、高效、過程性的品質檢查和抽查。當監管全面而有力時,食品安全出問題才會是一個奇跡,人們所擔心的食品安全問題在檢查之前,就會被企業自動解決和自行消除。因為在強有力的監管面前,企業會主動養成制度和規則敬畏。
之前,內地的食品容易出問題,並不是所制定的標準不完善,而是監管有時不夠給力。一個可以佐證的事實是,很多內地的食品安全標準其實高於供港食品的標準,但因為監管的問題,最終的産品品質卻可能“倒挂”——較高的標準沒有被執行,食品出現問題;較低的標準反而被有效執行,食品全部合格。在市場經濟,想把食品安全繫於企業的良心無疑過於單純,真正能夠保障食品安全的,是有效的監管,是監管之後形成的震懾與敬畏。
在供港生鮮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的背景下,光是推廣供港生鮮的品牌是不夠的,這種推廣只能是局部滿足,這種推廣無法全面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無論從需求滿足還是權利實現的角度看,制度化地複製供港生鮮的傳奇都是一種必須;只有通過制度化的複製,人們對於食品安全的需求才能基本滿足,所謂的99.999%的合格率才是一個稀鬆平常的數字,才是一種必然,而不是什麼傳奇和神話。(李劭強)
新聞推薦
- 兩岸攜手工程創新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2024-11-25
-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青年企業家籃球邀請賽落幕2024-11-25
- 馬龍確定訪台,台灣球迷直呼“請假去看龍哥”!2024-11-25
- 朱立倫強調“中華民族是根、中華文化是本” 馬英九12字批賴清德“新兩國論”2024-11-25
- 青春相約·逐夢燕趙——2024首屆冀臺冰雪嘉年華暨冰雪産業推介會在張家口市舉辦2024-11-25
- 臺胞“首來族”的專屬福利——福建土樓(永定)景區免票之旅盛大開啟!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