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駛的古董:從鄰裡關係到可持續發展看香港電車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09-09 10:21:17 | 來源: 新華網 |
據香港媒體報道,陪伴香港104年的電車,早在80年代,地鐵港島線即將落成時,曾面臨被淘汰的危機,不過最後香港政府決定保留電車,因為電車是最便宜的交通工具,對低收入階層非常重要,而對老人和短途乘客也都有保留價值。
“雖然地鐵開通了,但全盛時期的電車載客量每天有36萬人次,而現在即使與這麼多現代交通工具競爭,也能保持在每天24萬人次。”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副教授熊永達説。
研究集體運輸的熊永達,從小便與電車一起成長,他6歲開始,每天都要獨自從筲箕灣乘電車到跑馬地,幫做小販的媽媽守著攤檔。“那時我們小孩很頑皮,愛踏地上那個‘叮叮’,每次都會被司機罵。車尾近引擎的地方很熱,我們都愛在冬天時靠著它取暖。我每天乘電車,總會碰上熟悉的人,大家便會聊聊天,就這樣渡過車程,所以電車上其實見證了不少鄰裡關係。”
由於電車的電纜仿佛把兩旁的大廈連成一體,細小的體積穿梭橫街窄巷,熊永達認為電車是社區不可缺的一部分。“電車不會令人害怕,我們常看到工人推著板車,不怕靠近電車,行人更是對電車視若無睹,這對社區來説,是很融和的一種狀態。”
香港的電車路全長13公里,從堅尼地城到筲箕灣東大街,只需1小時20分鐘,便可飽覽香港繁盛的商業區和舊街景。熊永達認為,在大家對環保和慢活的意識不斷提升時,電車將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讓香港成為可持續發展城市。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回信勉勵全國特崗教師代表2025-09-10
- 國務院批復同意新建黃岩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25-09-10
- 國防部:決不允許日本軍國主義捲土重來2025-09-10
- 國臺辦:希望廣大台灣同胞同我們一道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和外來干涉,共襄祖國統一的韆鞦偉業,共創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2025-09-10
- 再添4處!我國世界灌溉工程遺産總數已達42項2025-09-10
- 2025年服貿會今天開幕!這些新變化一起了解一下202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