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飛機充電寶為啥不能托運?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6-01-27 09:58:29 | 來源: 北京晚報 |
春節臨近,首都機場迎來了客流高峰。民航部門規定,充電寶不能托運,但可以隨身攜帶。但記者發現,一些旅客由於不理解民航部門的相關提示,導致險些誤機的情況時有發生。為什麼充電寶可以隨身攜帶,卻不允許托運呢?晚報生活實驗室為您詳細解答。
釋疑
隨著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的普及,充電寶已成為了“生活必需品”。然而,帶著充電寶上飛機卻有諸多規定。2014年8月,民航局發佈《關於民航旅客攜帶“充電寶”乘機規定的公告》,首次專門強調了民航旅客攜帶充電寶乘機的相關規定,並專門強調了充電寶的風險性。《公告》表明,今後旅客在乘坐飛機時,僅可攜帶額定能量在160瓦特小時以內的充電寶,屬於“三無”産品的充電寶一律禁止攜帶,並且嚴令禁止托運充電寶。
為何飛機會對充電寶有這麼多限制呢?據了解,充電寶其實就是鋰電池,容易發生自燃。前些年,國內外曾發生過多起航班飛行途中乘客托運的鋰電池冒煙起火的情況。一位民航業人士稱:“飛機在顛簸中充電寶和其他貨物碰撞,很容易出現這種問題。”
實驗
擠壓穿刺充電寶真的會起火
充電寶遇到衝擊,真的會冒煙起火嗎?近期,一段央視錄製的視頻頗為引人關注。在視頻中,用一個鐵塊從高處砸到充電寶上,模擬充電寶在運輸過程中受到外部重物撞擊後的情況。鐵塊落下後,充電寶的外殼被砸壞,外殼縫隙處冒出了火苗。在穿刺破壞實驗中,用一根鐵釬刺透充電寶,也發現了起火燃燒。
充電寶最關鍵的零部件就是儲存電能的電芯,其主要構成為鋰電池聚合物。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安全實驗室副主任何鵬林介紹,充電寶的安全問題主要還是由其內部的鋰電池引發的。據了解,新的可攜式鋰電池國家標準GB31241-2014已于去年8月1日正式實施,該標準是國家強制性標準,要求合格的充電寶在加速度衝擊、重物衝擊、跌落、擠壓等實驗中應不起火、不爆炸。
原理
鋰電池外殼破壞就冒煙燃燒
此前,生活實驗室也曾就鋰電池的安全性進行過相關實驗。當鋰電池的外殼被破壞後,電池裏發生的化學反應導致電池外殼迅速鼓包,並不斷往外冒白煙。
鋰電池出現發熱或燃燒主要是由短路和電流過大引起的,對於手機來説,充、放電電流過大的情況幾乎不會出現。而讓鋰電池出現短路的因素卻有很多,包括物理損壞、使用環境的溫度以及正負極的短路三種情況。一般情況下,鋰電池內部含有的電解質處於密封狀態,不會發生反應。但當鋰電池的外殼破損,裏面的電解質遇到空氣或者水後,會發生化學反應,産生氣體和熱量。反應劇烈的時候,甚至會爆炸。
提示
充電寶能否帶上飛機也有説法
北京南航地服國內客服部主管黃紅軍介紹,雖然充電寶可以隨身攜帶,但如果充電寶的額定能量超標,也是不允許帶上飛機的。他介紹,額定能量並不是充電寶上標注的電池容量,可以根據一個公式計算出來。
額定能量=標稱電壓×標稱容量
一個標稱容量為10400毫安培時(即10.4安時)、標稱電壓為3.6伏的充電寶,其額定能量就是37.44瓦時。黃紅軍介紹,根據民航部門規定,當充電寶的額定能量小于100瓦時,是不限定數量,可以隨身攜帶的。如果充電寶額定能量超過100瓦時,小于160瓦時,則需要航空公司確認後才能放行,每人最多只能帶兩塊。如果充電寶上的相關標識磨損不清或者沒有標識,則不允許攜帶。黃紅軍還特別提醒,當下比較風靡的電動平衡車因其電源是鋰電池,航空公司也不允許托運或隨身攜帶。(記者 王琪鵬 李環宇)
新聞推薦
- “手拉手”!中國鏈博會打造世界“共贏鏈”2024-11-29
- 澳門故宮文化遺産保護傳承中心啟用2024-11-29
- 12月1日起赴港澳旅遊“一簽多行”“一週一行”陸續實施2024-11-29
- 這場跨越海峽的“青春之約”成為兩岸交流的靚麗風景2024-11-29
- 泉州走進台灣 泉州特色文創在台北大稻埕展出備受歡迎2024-11-29
- 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廈門海滄區舉辦海印放火獅民俗文化節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