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將迎來首部3D印表機
|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6-02-24 14:44:29 | 來源: 中國日報網 |

太空將迎來首部3D印表機 (圖片來源:BBC)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月23日報道,一個月之後,一部3D印表機將被送往國際空間站,成為有史以來人類送往太空中的第一個生産設備。
在此之前,人類送往太空中的任何一件物品都要先在地球上製造完成,再發射到太空中去。這個方法成本極高,每一克太空貨物的“郵費”都價格不菲。人類志在深入探索太空,要在太空中生存,遲早需要有能力擺脫地球,在太空中生産所需部件。
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2000萬美元撥款的資金支持下,創業科技公司“太空製造”負責研發這款3D印表機。3月23日,它將隨著6名航天員飛上國際空間站,在太空中製造零部件。“太空製造”董事長安德魯·拉什説:“你可以把你的文件存到U盤裏,帶過來。然後我們可以把它的數字信息發到太空。通過3D列印,我們什麼東西都能做出來,完全用不著火箭。”
如果所需部件體積過於龐大,“太空製造”會一塊一塊地分開列印,最後再讓機器人在太空中將其組裝成為超大部件。“太空製造”將這項系統稱為“Archinaut”。“太空製造”估計,超大部件的列印、組裝系統有望在3到4年內成型。
截至目前,NASA一般通過“類似摺紙”的方式把超大部件送上太空。這些部件在地球上製造,再折疊起來,發送到太空中,進入軌道之後,打開,安裝,就位。有了“太空製造”的3D列印設備,人類太空探索中所遇到的後勤困擾將大為減輕,不再依賴火箭發射也意味著成本的顯著削減。
與此同時,科研人員還打算在太空中——比如月球和火星——尋找原材料,用它們進行3D列印,製造部件。拉什説:“太空環境非常寶貴,非常獨特。有些東西,在地球上做不出來,我們在太空就可以。最終,我們將因此獲得在地球之外生存的能力,不僅僅是在地球附近,在月球和其他星球那裏也行。”(中國日報網電 信蓮)
新聞推薦
- 時政新聞眼丨一年之內再赴海南,習近平重點關注這件大事2025-11-07
- 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今天開幕2025-11-07
- 台灣各界人士座談 呼籲在堅持“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2025-11-07
- 2025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漳州平和縣舉行2025-11-07
- “歸家”App爆火,照見海峽兩岸民心所向2025-11-07
- 今日立冬,順祝冬安!2025-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