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保持穩健增長是對世界經濟最大貢獻——訪世行東亞區首席經濟學家蘇迪爾·謝蒂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6-03-24 10:44:01 | 來源: 新華網 |
世界銀行東亞與太平洋地區首席經濟學家蘇迪爾·謝蒂近日表示,中國經濟保持相對穩健的增長就是對世界經濟的最大貢獻。
謝蒂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即使增速放緩至6%左右也令世界艷羨。世界銀行預計,未來兩至三年中國經濟增速將放緩至6.5%左右。隨著中國經濟轉型的繼續,服務業和消費的增長將快於工業及投資的增長。
謝蒂説,今年中國首次將經濟增長目標設定為一個區間,而不是一個具體的數字,這意味著中國政府清楚地認識到中國經濟轉型的艱難。中國正在經歷從高速增長的階段逐步轉型到更多依靠內需、更加持續的增長模式,這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
在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去産能是關鍵挑戰之一。謝蒂説,“十三五”規劃提出要降低煤炭、鋼鐵等行業的過剩産能,但服務業及其他行業有望保持穩健增長勢頭,可以抵消去産能過程中帶來的經濟動能和就業崗位的下降。
他説,去産能的過程相當艱難,中國並不是唯一一個經歷這種轉型的國家。過去40年來,美國的中西部重工業城市也經歷了這一過程。他建議政府加大對社會安全網的投資,並提供更多培訓機會,幫助人們重返工作崗位。
謝蒂説,中國的經濟轉型對中國以及世界都是利好。經濟轉型意味著消費增長,其中産生的巨大消費需求對中國企業以及外國企業都是絕好的機會。此外,隨著中國逐步邁向價值鏈上游,中國將迎來更多創新機會,生産更多技術含量更高的産品。
對於部分市場人士對中國經濟的悲觀態度,謝蒂説,資本市場並不能完全反映實體經濟的真實情況。去年夏天中國資本市場波動劇烈,但去年中國經濟實現了6.9%的增長。他説,目前普遍預計中國經濟今年將增長6.6%至6.7%。
謝蒂還表示,中國經濟在全球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同時中國經濟更加開放,與海外市場的聯繫更加緊密,因此清晰的政策溝通相當重要。過去幾週,中國決策者多次向公眾解釋資本外流、匯率等問題和政策,這有利於穩定市場的預期。(新華社華盛頓電 記者江宇娟)
新聞推薦
- 兩岸“春帆共濟”,青年“同心築夢”!湖裏區成立首個臺青就業創業基地服務聯盟2025-02-21
- 外國智庫專家:美國新一輪關稅戰衝擊全球經濟2025-02-21
- 市場監管總局在助力兩岸融合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一文了解→2025-02-21
- 《七子之歌》新一代傳唱人龍紫嵐:我要用歌聲講好澳門故事2025-02-21
- 潘賢掌出席全國臺企聯新春聯誼活動暨福州臺協換屆系列活動2025-02-21
- 臺商紮根福州、投資福州的決心信心始終未變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