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座“慰安婦”博物館銘記真相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6-03-24 09:54:51 | 來源: 國際先驅導報 |
臺籍“慰安婦”始終盼望日方道歉。圖為2010年8月,台北民眾舉著標語和“慰安婦”照片抗議日本政府拒不道歉。新華社
目前台灣僅剩的3位“慰安婦”中,兩位92歲,一位87歲。鋻於日方始終不肯反省歷史的態度,僅存的3位阿嬤或許有生之年也無法等來日本的道歉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薛洋發自台北 2016年“三八”婦女節,台灣首座“慰安婦”主題博物館在台北市大稻埕揭牌。大稻埕是臺籍“慰安婦”“小桃阿嬤”(本名陳桃)兒時生活過的地方;另一位“慰安婦”陳蓮花阿嬤自南洋回來後,也在這邊賣過飲料。如今博物館揭牌,前者剛駕鶴西去,後者也是風燭殘年。
據台灣媒體報道,台灣自1992年開始受理“慰安婦”登記確認的58位阿嬤,如今只剩3人。
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3月8日當天出席了“慰安婦”博物館的揭牌儀式。他在現場表示,保存歷史不是為了報復,而是要讓大家知道真相,不要忘記戰爭的教訓。
博物館揭牌令阿嬤欣慰
這座“慰安婦”主題博物館的名稱為:“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在揭牌儀式現場,已經92歲高齡的陳蓮花阿嬤穿著套裙,化著淡粧,手持雨傘作為拐杖,被工作人員攙扶著走來,人們以熱烈掌聲表示歡迎。
陳蓮花原本在台北南港的草繩廠工作,19歲時被日本人騙到菲律賓做“慰安婦”,期間慘遭獸兵蹂躪,從南洋回來後,她曾在大稻埕一帶以賣冰度日。直到2013年,陳蓮花才向外界公開自己當過“慰安婦”的經歷,當時面對鎂光燈,她説,“到這個年紀,我已經沒什麼好怕了”。
對首座“慰安婦”主題博物館的揭牌,陳蓮花阿嬤感到欣慰。“我不大會講,只想説謝謝。”她上臺致辭時説道。
活動現場,“小桃阿嬤”的缺席最令人感到遺憾。“小桃阿嬤”在大稻埕出生、成長,她是“慰安婦”經歷時間最長的台灣阿嬤。今年1月,她因肺炎去世,享年94歲。
“小桃阿嬤”一生坎坷,她7歲喪父,之後被繼母與叔父養育,19歲時,她被日軍騙到印尼安達曼群島,本來説是當護士最後卻成為“慰安婦”。據臺媒披露,陳桃曾三度想喝消毒水自殺,但都被救起,歷經1000多天的折磨,她才僥倖回到台灣。但此後,她不被家人接納,只好到處打零工營生。她後來有兩次婚姻,其中一次,婆婆介意她不能生育以及“慰安婦”的經歷而逼迫離婚。晚年陳桃獨居在鐵皮房,以賣椰子水和冷飲為生。她年初去世時,很多台灣民眾感到傷心,更同情她命運多舛的一生。
蓮花阿嬤、“小桃阿嬤”的經歷,正是臺籍“慰安婦”這個群體的縮影,倖存的“慰安婦”普遍不孕,疾病纏身,晚景淒涼。
一段被島內長期忽視的歷史
在日據時期,台灣到底有多少“慰安婦”,並沒有確切的數字,一種説法是1200人,也有一種説法是2000多人。人數雖然不少,但二戰之後的很長時間內,台灣的“慰安婦”問題一直掩藏在歷史的長河中。
至1992年,情況始有改觀。是年2月,台灣婦女救援基金會(簡稱“婦援會”)透過發掘史料,證明台灣“慰安婦”過去確實存在過。婦援會隨即設立申訴專線,首位臺籍慰安婦終於站了出來。1992年8月,三名“慰安婦”舉行半公開的記者會控訴日本政府,要求其道歉及賠償,婦援會也召開記者會聲援。
當年婦援會的努力,驚動了台灣當局。1992年3月,島內成立“臺籍‘慰安婦’專案小組”,以厘清歷史真相。最後得到確認的臺籍“慰安婦”有58人。1996年2月,臺當局發表聲明,要求日本政府接受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的建議,對“慰安婦”提出一次給付的個人賠償。
“慰安婦”問題此後也引發島內民眾的關注。1998年,由楊家雲導演的紀錄片《阿嬤的秘密:臺籍“慰安婦”的故事》攝製完成,該片通過幾位當事人的現身説法,將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曝光在公眾面前,引發強烈震撼,這部影片最後獲得了台灣金馬獎。
今年2月,“小桃阿嬤”追思會在台北舉行,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親臨現場,他在致辭時一度哽咽。他動情地説,自己母親和“小桃阿嬤”年齡相倣,兩人年輕時,一個在大陸四處躲避日軍炮火,一個在南洋做日本兵的性奴隸……
島內不時傳出雜音
從1999年起,島內開始對日進行跨海訴訟,幾位臺籍受害婦女數次前往日本。法庭上,她們不得不重拾舊痛,回答一些涉及女性隱私和自尊的問題。雖然事隔半個多世紀,但多數婦女仍然感到羞愧、憤怒。但與此同時,島內卻不時傳出對“慰安婦”問題的雜音。
“當‘慰安婦’是為了‘出人頭地’,她們是自願參加。”這是台灣企業家許文龍在2001年2月討論相關話題時講的話。這種説法立刻遭到島內婦女團體以及輿論界的批評,許文龍最後只得發表書面聲明致歉。然而關於“慰安婦”的“自願説”,許文龍並非個例。
在李登輝和陳水扁執政時期,台灣中小學教科書加緊“去中國化”,並加入美化日本侵略和殖民的內容。部分教科書甚至聲稱,部分“慰安婦”是出於自願。
去年,馬英九當局有意進行課綱微調,在“慰安婦”前加上“被迫”的字眼,但卻引發“反課綱”高中生的不滿,他們起來抗爭,試圖逼臺當局拿掉“被迫”兩字。一些臺“立委”也出來聲援。台灣政壇的荒腔走板,這便是典型的一樁。
內部風波不斷,“慰安婦”的跨海官司也並不順利。2005年,東京最高法院三審判定臺籍“慰安婦”敗訴,阿嬤們欲哭無淚。
目前台灣僅剩的3位“慰安婦”中,兩位92歲,一位87歲。“小桃阿嬤”生前曾公開表示,她不需要日本的賠償,她只要日本道歉。但鋻於日方始終不肯反省歷史的態度,僅存的3位阿嬤或許有生之年也無法等來日本的道歉。
運營者希望歷史真相不被湮滅
今年將建成的台灣首座“慰安婦”主題博物館也是由台灣婦援會籌建、運營。據婦援會執行長康淑華介紹,隨著臺籍“慰安婦”逐漸凋零,成立主題博物館迫在眉睫。她表示,博物館將致力於保存“慰安婦”相關文物史料,為年青一代提供了解“慰安婦”的渠道,讓他們對戰爭的性暴力、性剝削等問題有所省思。與此同時,博物館也將與“當代女性權益保護”議題接軌,包含培養婦女工作能力、反性別暴力教育等功能。
康淑華坦言,其實12年前婦援會就有這個想法,不過落實下來非常困難。“首要難題就是場地取得非常難”,據康淑華介紹,雖然政府部門也有幫忙尋找公共空間,但因為諸多原因始終沒有談成,直到去年11月才租到位在台北大稻埕迪化街的展覽空間。
婦援會選中的這幢建築物有80多年曆史,除了鄰近婦援會本部,也和歷史、觀光有關。大稻埕曾是台北最繁華的地區,現已從老城區逐漸轉為新興文化創意園區,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到訪,包括許多日本遊客。康淑華説,選址在此別具意義,希望日本觀光客有機會看到很多沒有學過的歷史。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棟二層小樓約有450平方米,融合東西方建築風格,未來這裡將展示台灣“慰安婦”的人權運動史料、倖存者生命故事、文物與藝術創作,還將設置咖啡廳、公民書房、文創商品販賣區等空間,為女性提供就業培訓。
康淑華表示,雖然博物館有了落腳處,但未來裝修、運營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按規劃,博物館將於今年4月動工裝修,今年9月正式開館。據估算,前兩年的資金缺口就高達2000萬元新台幣(1元新台幣約合0.2元人民幣),她也希望社會大眾能踴躍捐款,使得阿嬤們的“家”可以順利建起來,好讓“慰安婦”的歷史真相永遠不被湮滅。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