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筆支付限額3萬元 當赴港買保險遭遇“限購令”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6-03-29 10:56:04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資料圖片
近年來,內地人赴港購買保險增長迅猛。但最近情況有變,想購買大額香港保險越來越不容易了。隨著內地赴港投保的隊伍越來越龐大,監管部門陸續出臺了多條“限購令”。
央行放出“大招”限購
日前,香港主要保險公司都收到中國人民銀行和合作清算銀行通知,跨境保險業只允許受理人身意外險、醫療保險、交通運輸險種,不包括人壽險、投資分紅等險種;此外,個人單筆支付金額不得超過人民幣3萬元;規定自2016年3月12日起生效。
同時,香港部分保險公司也已暫停接受內地人來港以銀聯卡通過內地第三方支付渠道繳交保費。
早在今年2月4日起,央行規定刷銀聯卡購買香港保險,每次交易額最高限額5000美元。但當時並未規定每日刷卡次數,也沒禁止網上刷卡,一些大額保單便刷卡數十次甚至上百次得以完成。於是,央行隨後再放“大招”限購。
香港保險以“便宜”、“理賠範圍更廣”等優勢吸引內地客人。根據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公佈的數據,去年香港保險業內地個人保費為316億港元,佔去年營業總額的24.2%。隨著“限購令“的實施,香港保險上市公司包括保誠、友邦、宏利等股價紛紛下跌,3家市值一度蒸發數百億元。有人説,一場香港保險業的盛宴戛然而止。
限購緊盯資金“搬家”
不過,路並沒有都堵死,根據央行的最新規定,意外險和醫療險等保障類産品且金額在3萬元人民幣以下仍可刷卡購買。顯然央行有意做了區分,即大額的壽險和投資類保險被禁,保障類仍得以放行。
那麼,央行出臺“限購”的初衷是什麼呢?
業內人士認為,除了香港保單本身的優勢,赴港買保險的人群中,不乏通過大額保單將資金轉移出境配置境外資産者。內地人赴港無論是購買美元或者港元保單,實際上等同於配置美元資産,因為港元一直盯緊美元。更深的問題是,香港外幣大額保單可以質押貸款,實現資金“搬家”。“刷銀聯卡”成為繞過外匯管制途徑、資本外流的重要渠道。
近年香港大額的保單頻頻出現在內地,千萬保單已不足為奇,最高出現了億元保單。銀聯卡刷卡通道被刷爆,有的購買一張保單刷卡數十次甚至數百次。這種瘋狂刷卡方式,已經不僅是購買一份正常保障那麼簡單。
“內地人到境外投資是受到管制的,需要通過規定渠道去購買金融産品,保險就屬於金融産品。”有內地保監系統的官員表示。內地居民赴香港買保險投資,最大的風險在於法律法規層面,一旦不合規,就相當於地下錢莊,會嚴重擾亂金融秩序,這也是銀聯出臺相關限制政策的原因。然而大筆資金如何合規到達香港賬戶,這在資本管制之下本身就是一道難題。
保險公司的新對策
有分析稱,與現有的信用卡刷卡上限相比,對第三方電子支付系統的新限制會對香港保險公司的保費增長産生更深入的影響。除了努力適應新的監管要求,一些香港保險公司對於趨緊的監管政策似乎也有新對策,以繼續分享保單盛宴。
比如,雖然銀聯卡境外購買保險單筆刷卡金額上限為3萬元,但某些保險公司可用第三者(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等)的卡再刷,條件是第三者本人要到場。這樣累計的金額就幾乎可以達到一般消費者購買所需的額度。
香港友邦保險客服的工作人員表示,內地客戶買得最多的産品有人壽、重大疾病、儲蓄分紅險。25歲的人買100萬港元以上的保障,年費才2萬港元。所以單筆支付金額限制對小客戶的影響非常有限。該工作人員還表示,“儲蓄分紅才是大單子,有錢人可以買到很大,幾千萬也有可能。大客戶當然有其他辦法,現金、支票、VISA、Master這些都可以。”
如果只是單純買保險,事情選擇餘地就大得多。保監會副主席黃洪認為,在內地買保險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黃洪稱,內地保險産品經過近幾年改革,壽險價格下降了20%以上,“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逐步與香港、與國外的價格接近,産品會更有競爭力。”若果真如此,通過赴港買保險“夾帶私貨”的行為也將更容易顯現出來,可與“限購令”遙相呼應。(王大可)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