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佈慈善進步指數 北京連續三年首善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6-03-30 09:47:25 | 來源: 北京晚報 |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深圳國際公益學院院長 王振耀
北京師範大學公益研究院和深圳國際公益學院今天在京聯合發佈“中國慈善進步指數”,北京連續3年位居中國慈善進步指數榜首。2014年,北京人均捐贈額達189元。
“中國慈善進步指數”由政策環境、組織發展、貢獻影響和社會參與4個一級指標和20個二級指標構成,以除港澳臺外的全國31個省份作為評價對象,數據主要採自《中國統計年鑒》、《中國民政統計年鑒》等權威公開信息。
據指數發佈人、深圳國際公益學院教授傅昌波介紹,研發該指數的目的,是希望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慈善政策的制定實施和慈善事業的發展水準作出全面、客觀、系統、持續的評價,對全國慈善事業的發展趨勢作出準確判斷,以推動全國慈善政策創新,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14年中國慈善進步指數排名前十的省份依次是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寧夏、山東、重慶、湖南和福建。2014年北京人均捐贈額達189元。
2013年中國慈善進步指數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依次是北京、江蘇、廣東、浙江、上海、寧夏、遼寧、重慶、山東和福建。2012年中國慈善進步指數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依次是北京、江蘇、上海、浙江、廣東、寧夏、山東、遼寧、重慶和天津。
2012年至2014年,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寧夏、山東、重慶8個省份連續3年排在中國慈善進步指數的前十位。其中,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較為穩定地佔據中國慈善進步指數前五的位次。
2012年至2014年的中國慈善指數研究結果顯示,北京在組織發展、貢獻影響和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優勢突出,連續3年的慈善進步指數均排名首位。J205
點評
北京社會參與慈善優勢突出
專家分析認為,北京在組織發展、貢獻影響和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優勢突出,具體體現在:北京在每十萬人擁有的基金會數、每十萬人擁有的社會工作師和助理社會工作師數、人均捐贈額、志願服務參與率等指標上,三年均排名全國第一。它是全國唯一的每十萬人擁有基金會數超過1個的省份,2012至2014年北京人均捐贈額分別達到179、193和189元。在每十萬人擁有的社會工作機構數、每十萬人擁有的社區服務機構數、社會組織總收入額佔GDP比例、中國捐贈百傑榜上榜人數上,北京三年裏也都排在全國前三位。
江蘇省在2012年至2014年中國慈善進步指數排位分別為第二、第二和第三,其在政策環境、組織發展、貢獻影響和社會參與四個方面具有綜合性、均衡性的發展優勢。
廣東省在全國首先推行社會組織直接登記政策和下放非公募基金會與異地商會登記審批權限,開拓與創新力強。
上海市在中國慈善進步指數排名中也具有整體性優勢,突出體現在募捐政策與對經濟的貢獻方面。
浙江省在促進社會組織發展方面排名靠前。
慈善法將推動慈善組織高速增長
專家表示,從2012年至2014年中國慈善進步指數二級指標測算結果看,慈善事業整體呈現良性發展態勢,各地積極落實國家出臺的社會組織直接登記、財政支持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服務等一系列政策,積極制定地方性慈善法規,創新社會組織直接登記、行政審批權下放等政策,使我國慈善事業取得長足的發展。
新頒布的慈善法以國家立法的形式對近年來地方慈善政策改革創新成果予以確認。隨著慈善法的實施,各地必然會加大配套細則法規創制力度,從而形成全國範圍競相創制的良好態勢。信息公開和監督管理方面的制度確立,則進一步促進慈善組織的規範化和專業化發展。法律在慈善組織登記、募捐資格放開、稅收優惠、行政性收費減免等多方面予以慈善事業政策支持和鼓勵,將促進慈善組織的迅速發展。慈善信託、志願服務保障方面的制度突破將促使企業、個人等多方的社會參與得到更充分的發揮,參與模式將更為多元。慈善組織廣泛參與到公共服務中,慈善事業對於經濟社會的貢獻影響將更為凸顯。(記者代麗麗)
前景
中國慈善發展四大趨勢
專家介紹,整體來看,中國慈善事業將迎來規範、快速發展。從2012─2014年慈善進步指數二級指標數值的變化情況來看,慈善事業整體呈上升發展趨勢。
慈善事業整體持續發展
2012-2014年中國慈善進步指數二級指標數值以上升為主要趨勢。將31個省份的20個二級指標加總,共得到620個數值。其中,呈持續上升、波動上升的共402,佔64.84%。基本平穩的共31個,佔5%。呈持續下降或波動下降的共187個,佔30.16%。這反映了慈善事業整體呈現持續發展態勢。
地方慈善政策競相創制
在政策環境方面,二級指標數值以上升和平穩為主要發展方向。持上升趨勢的二級指標數值佔52.42%,平穩趨勢的佔18.55%,呈下降態勢的佔29.03%。從2012-2014年“省級慈善政策創新度”指標數值來看,93.55%呈上升趨勢,這説明在省級層面,以政策推動慈善事業發展的力度正在逐步加強。
慈善組織持續高速增長
2012─2014年,慈善進步指數的“組織發展”方面上升態勢十分突出。九成以上的二級指標數值呈上升發展,尤其是持續上升的趨勢顯著,佔四分之三。衡量組織發展程度的5個二級指標:每萬人擁有的社會組織數、每十萬人擁有的基金會數、獲得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社會組織數、每十萬人擁有的社會工作機構數、每十萬人擁有的社區服務機構數,其三年的二級指標數值基本上呈上升趨勢,呈下降趨勢的省份不超過4個。這表明,慈善事業發展的組織形態迅速成長,逐漸成為引領整個慈善事業發展的主力。
慈善影響力將日益凸顯
2012-2014年在慈善進步指數的“貢獻影響”方面,63.87%的二級指標的數值呈上升發展趨勢。從我國整體的社會組織增加值與社會組織總收入額絕對值來看,呈現持續上升或波動上升態勢,對經濟發展的貢獻逐漸增強。2015年,我國服務業在國內生産總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首次佔據“半壁江山”,標誌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在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逐步提升的過程中,作為社會服務領域的重要部分,慈善事業的影響力將日益凸顯。本報記者 代麗麗 J205
新聞推薦
- 兩岸林博會在三明啟幕 逾500名臺胞參展參會2024-11-08
- 臺企深掘進博機遇:“回頭客”續前緣 “頭回客”覓新機2024-11-08
- 第六屆“海峽兩岸校園(網絡)歌手大賽”正式啟動2024-11-08
- “親,來品茶”兩岸青年武夷山打卡系列活動(茶博會季)即將啟動2024-11-08
- 臺青追夢貴州行:探尋中醫文化 感悟康養魅力2024-11-08
- 了卻三代人夙願 臺胞姐妹回湖南道縣尋親祭祖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