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交響樂團“合體” 搭建國際交流平臺

青年報訊 中外一流的樂隊,穿插在一起,同臺合作演奏,並不常見。但自從2015年相繼與北德廣播交響樂團及墨爾本交響樂團簽訂“盟約”後,今年4月,這兩支交響勁旅,不約而同地以“兄弟連”的全新身份,與上海交響樂團聯合“練兵”,在教學與演出方面展開深度交流切磋。“對我們每一個上交的音樂家來説,這都一個嶄新的經歷,從來沒有與其他國家的樂團同臺演出、坐在一起演同一個作品過。” 上交長號首席郝傑昨天告訴記者説。

 

在上交擁有了自己的主場後,邀請更多的世界知名樂團“赴約”成為可能。2015年夏季音樂節期間,紐約愛樂舉團“暫居”上海,成為夏季音樂會駐節樂團,上演雙城故事。同年末的2016上海新年音樂會上,墨爾本交響樂團聯同多倫多交響樂團、倫敦愛樂樂團、紐約愛樂樂團向上海的觀眾發來越洋新年問候。

 

而今年的4月2日,北德廣播交響樂團的7位首席先行攜上海樂隊學院學生同臺,通過室內樂演出,展示其獨有的教學成果。次日的演出中,8位首席又以客席首席的身份併入上海交響樂團,共同演繹舒伯特《第九交響曲》,配合默契。

 

緊隨其後,安德魯·戴維斯爵士則將率墨爾本交響樂團于本週末連續兩天獻演上交音樂廳,而9日的演出更是將由墨爾本交響樂團與上海交響樂團組成“兄弟連”聯袂同臺,此番合作也是兩支重量級交響樂團的首度“合體”——成立於1906年的墨爾本交響樂團是南半球歷史最為悠久的樂團;而上海交響樂團成立於1879年,是亞洲地區歷史最久遠的樂團。

 

“每個樂團有自己的常演曲目,這些曲子有很多經典之處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如果要讓兩個很成熟的樂團拋棄自己成熟的風格去演繹經典曲目,是比較困難的。如果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曲目,合作時就能找到中和之處,所以我們選了《行星》組曲作為這次合作的曲目。” 安德魯·戴維斯告訴記者,“結合兩個交響樂團,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很期待這樣的音樂合作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這種中外文化碰撞,令各方都期待。與此同時,這種最層面合作,效果還將輻射全國--據悉,來自全國部分省市的青年演奏家也在上交搭建的這個國際交流平臺上從中受益,獲得國外樂團首席的指導,並參與演出實踐。據悉,未來上交還將利用自身的國際平臺,進一步加大向二、三線城市提供文化軟實力的培育與輸出。(記者 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