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派琴譜《澄鑒堂琴譜》首發 獲評傳承古琴文化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6-04-11 15:08:44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澄鑒堂琴譜》首發儀式現場。宋宇晟 攝
中新網北京4月10日電(記者 宋宇晟)今日,《澄鑒堂琴譜》首發儀式在北京耘·劇場舉行。該琴譜再版主編之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研究基地”鈞天坊創始人王鵬在現場表示,老琴譜再版“對中國古琴文化的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澄鑒堂琴譜》為清初徐常遇及其子所著,後經其子校勘成書,傳世至今已有近三百年,是廣陵琴派迄今所見的最早琴譜,也是廣陵琴派五大琴譜中最具影響力的琴譜之一。其所記指法“探微洩奧,極古人所盡”又“嚴加考詳,審音辨調,附以己意撰成”,既奠定了廣陵琴派的演奏風格,又對廣陵琴派在琴界確立地位及擴大影響起到了重要作用。
《澄鑒堂琴譜》首發儀式現場。宋宇晟 攝
中國書店出版社社長于華剛介紹稱,該琴譜此次再版參照了康熙年間精印版《澄鑒堂琴譜》,一函五冊,由廣陵琴派的重要傳人、廣陵琴社的第二任社長孫金綬擔任顧問,中國書店出版社與鈞天坊聯合出品。
談及再版《澄鑒堂琴譜》的意義,該琴譜再版主編之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研究基地”鈞天坊創始人王鵬坦言,中國古琴老琴譜的出版其實涉及到古琴文化傳承的問題。他説:“無論當今社會如何變化,無論古琴將會走向何方,無論未來古琴的派別是否還依然清晰存在,老琴譜再版都對中國古琴文化的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音樂學院雅樂研究中心主任楊春薇也稱,除了記錄古琴曲,古人還會把自己對琴曲的心得等都寫入琴譜中。“所以琴譜實際上是包含很多信息量的文獻資料,這也讓大家在今天可以通過琴譜去了解古人的精神去向。”(完)
新聞推薦
- 外交部:中國消費市場正實現從“量”到“質”的變革2025-02-13
- 元宵節,解放軍用閩南語喊話臺艦2025-02-13
- 中國發現全球最古老鳥類 將鳥類起源時間提早近2000萬年2025-02-13
- 中國隊創單個代表團單屆亞冬會獎牌數新高2025-02-13
- 兩岸同春慶佳節 人間至味是團圓2025-02-13
- 中國人民銀行將在港發行兩期共600億元央行票據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