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農牧民吃上“旅遊飯”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6-04-11 09:57:53 | 來源: 人民日報 |
“我們專程來採摘和品嘗農家飯,這裡的飯菜沒有佐料味兒,特別香!”頭一次來到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卓資縣東壕賴村做客,遊客劉瑩瑩很是滿意。水果大棚裏,眾人正在採摘火龍果;不遠處的農家小酒館裏,飄來殺豬菜、莜面魚魚、窩窩等原汁原味地方美食的香味。
依託青山綠水,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水磨村建起景觀連廊、登山步道、汽車營地等,引來遊人盡情玩耍……
2015年起,內蒙古自治區探索“旅遊+扶貧”模式,在全面準確掌握區情及貧困人口規模、分佈、就業渠道、收入來源、幫扶需求等情況基礎上,提出用好山好水做名片,用吃喝玩樂等旅遊服務敲開農牧民致富門,豐富多樣的旅遊資源正轉化成扶貧富民的新動力。
呼和浩特市在有條件的農村,建成集生態、旅遊、觀光、度假為一體的農家山莊,辦起生態種栽園餐廳,農牧民錢袋子鼓了起來;通遼市充分挖掘特有的蒙餐文化和手工技藝,發展旅遊食品和旅遊手工藝品,幫農牧民手中的農副産品增産擴銷;錫林郭勒盟出臺扶持政策,累計投入近10億元扶持旅遊發展,建設農村牧區旅遊公路35條,對新開辦的“牧人之家”提供2.8億元小額貸款,解決了資金短缺和週轉困難等燃眉之急。
內蒙古還積極引進公司開發項目,支持旅遊開發示範戶,加大鄉村旅遊精準扶貧力度。有“瀚海明珠”“塞外水鄉”之稱的翁牛特旗,是距離京津最近的沙漠、草原、湖泊觀光旅遊區,自然資源獨具特色。翁牛特旗先後引入北京道亨集團和北京寶恒投資有限公司,開發打造玉龍沙湖和燈籠河兩大景區,通過發展旅遊帶動百姓致富。2015年,玉龍沙湖景區接待遊客25萬人次。
建設宜居、宜遊、宜業的美麗新農村,是自治區農牧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全區相繼在447個村推出“特色旅遊村”、“特色家庭旅遊線”和“星級鄉村旅遊接待戶”,培養鄉村旅遊接待戶4200家,旅遊直接從業人員超過15萬人,帶動農牧民就業13萬人,其中有近10萬為貧困人口。2015年全區接待遊客2680萬人次,營業收入達18億元,旅遊脫貧3.2萬人。
《 人民日報 》( 2016年04月11日 01 版)本報呼和浩特4月10日電 (記者汪波)
新聞推薦
- 關稅高企 捷豹路虎暫停對美出口2025-04-07
- 從雙向奔赴到同向而行 外資來粵何以“不見外”?2025-04-07
- 珠海深度遊+香港無縫中轉 “經珠港飛”首航團啟程2025-04-07
- 乙巳(2025)年清明海峽兩岸共祭軒轅黃帝典禮在縉雲舉行2025-04-07
- “文化的血脈始終將我們緊密相連”2025-04-07
- 一條漫漫“回家路”,他們走了40年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