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葆玖先生告別儀式舉行:春雨洗梨花 春光送先生

梅葆玖先生告別儀式舉行:春雨洗梨花 春光送先生

 

梅葆玖先生告別儀式舉行:春雨洗梨花 春光送先生

 

梅葆玖先生告別儀式舉行:春雨洗梨花 春光送先生

梅先生的夫人、家屬及弟子最後送別梅先生。

 

3日上午,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大師梅蘭芳之子、京劇梅派藝術掌門人梅葆玖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今天,在八寶山送別大廳沒有哀樂,而是梅先生最喜愛的京劇《大唐貴妃》中的《梨花頌》的旋律久久迴響。

 

88歲高齡的譚元壽,坐著輪椅,帶著兒子譚孝曾和孫子譚正岩,祖孫三代都來了;中國戲劇家協會名譽主席尚長榮,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北京人藝副院長濮存昕,京劇大師葉盛蘭之子、當今葉派掌門葉少蘭,著名表演藝術家劉長瑜、于魁智,以及雷恪生、田連元、李金鬥、白燕升等各界文化名人,以及眾多自發趕來的戲迷觀眾、普通百姓,都來送別梅先生最後一程。

 

今早六七點鐘,梅先生的弟子們就都陸續來到了殯儀館前,50余名弟子身穿黑衣,在殯儀館入場口兩側肅穆站立,在《梨花頌》的音樂中接待前來送別梅先生的來賓們。

 

雖然從梅葆玖先生辭世至昨日,北京京劇院特設了七天靈堂接待社會各界弔唁,已經有數千人前去悼念梅先生,但今天上午的遺體告別儀式,仍然有數千人陸續來到現場,送別梅先生最後一程,其中有不少人,還是特地從海外和外地趕來,為了見梅先生最後一面。北京京劇院、國家京劇院、中國國戲曲學院也都集體組織前來送別梅先生。北京京劇院特意趕制的精美的梅葆玖紀念冊很快就被贈光……殯儀館門前排起了長隊,國家京劇院一級演員宋小川等梨園名家,也都和普通戲迷們排在一起。宋小川説:“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戲曲界規模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遺體告別儀式了!”

 

記者跟隨著長隊,走進靈堂,只見梅葆玖先生靜靜躺在白色菊花簇擁當中,神色安詳;一幅微笑端坐的巨大遺照懸挂在蒼松翠柏背景當中,象徵著梅派藝術萬古長青;現場以梅葆玖先生生前最喜愛的《大唐貴妃》主題曲《梨花頌》動人的樂曲代替哀樂;梅葆玖夫人林麗源坐在輪椅上,和眾家屬一起在靈堂一側,接待前來悼念的人們。北京京劇院院長李恩傑,陪伴梅葆玖先生16年的秘書和助手葉金援等人,也一直在現場迎來送往。前來悼念的人們,八人一排,在梅先生遺體前鞠躬致敬,有人默默念叨著“梅先生一路走好”,有人忍不住泣不成聲,還有人直接跪倒在地深深叩頭……

 

台灣第一位梅派傳人魏海敏

 

跟恩師學到的不僅是藝術,還有藝德

 

從台灣趕來的魏海敏,從日本趕來的袁英明,在梅先生重病期間就都已經來到北京探望老師,今天又再一次千里迢迢趕來,送別恩師。

 

昨晚趕到北京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魏海敏是台灣第一位梅派傳人。上世紀80年代,魏海敏在香港看到了梅先生的表演,一時驚為天人,於是當時業已成名的魏海敏就萌生了投身梅派的念頭。等到海峽兩岸開始互通往來後,她便在第一時間來到北京,投入梅先生門下,舉行了盛大的拜師禮。那是在1991年,國內戲劇界拜師學藝的傳統還沒有恢復,魏海敏由此成為梅葆玖先生收下的台灣第一個弟子。

 

魏海敏告訴記者,4月18日時,她曾經來北京看望過病中的恩師,“那個時候,老師還在昏迷當中,當時很怕老師受苦,後來證明,老師真的是一位很有福氣的偉大的藝術家。他一直工作到病倒前的最後一天,面對廣大群眾演講他所喜愛的京劇藝術,這給我們的衝擊非常大,也給我們樹立了典範。老師這一生沒有白活,他對很多人來説,都是中國文化的代表。我拜師很早,1991年就拜在老師門下,跟老師相處的時間很長,和老師一起表演,也在一旁看老師的表演,學到了很多,不僅是藝術,還有藝德。”

 

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勝素和董圓圓

 

今年政協會上,我們和老師照了最後一張闔影

 

國家京劇院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勝素和董圓圓兩位著名梅派弟子,最後一次見到梅葆玖先生,都是在今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上。她們告訴記者,閉幕式的那天,她們和老師一起在政協用的晚餐:“那天,梅先生還來了一些朋友和家人,他特別細心地告訴服務員要留幾個位子,還親自去買飯票,最後用餐完,還跟每個服務員合影,並拿出一沓照片,一張一張給大家簽名。那天,我們和老師照了最後一張闔影。”李勝素和董圓圓都表示,今後梅派弟子會聯合起來做一些事情,將梅派藝術發揚光大。

 

梅派唯一男旦弟子胡文閣

 

昨晚專場演出送別梅先生,

 

謝幕長達半小時

 

昨晚還在長安大戲院演出的梅派唯一男旦弟子胡文閣,今天早上5點多就趕到了八寶山。他説昨天晚上演出乾旦坤生專場《紅鬃烈馬》,謝幕時全體演員和全場觀眾向梅葆玖先生照片鞠躬哀悼,送別梅先生,大家依依不捨,謝幕時間長達半個小時,現場氣氛讓人格外感動。胡文閣説:“其實這場戲我演的非常艱難,因為思緒萬千,真的是沒有心情演;而且這一個月來,體力透支也很厲害。但是我又一定要好好演,才能對得起恩師,對得起梅派藝術。”

 

胡文閣的身邊,還站著11歲的巴特爾,有人稱他為“最小的梅派弟子”,他管梅葆玖叫“師爺爺”,正準備拜師胡文閣。胡文閣説:“我希望他好好練功,好好學文化,好好學做人的道理,就像老師教我的一樣,學好戲,做好人,把男旦藝術傳下去。作為一個好演員,一定要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很高的藝德,這是老師教給我們最重要的事情。”

 

北京京劇院院長李恩傑

 

七天三千多人靈堂弔唁梅先生

 

自從梅葆玖先生發病住院,一直到今天上午的遺體告別儀式,北京京劇院院長李恩傑就一直忙裏忙外事無巨細地操勞著。昨天下午,他就先到八寶山殯儀館看了場地,並把剛剛印製好的上千本精美的梅葆玖先生畫冊送到現場,準備今天上午送給每一位到場弔唁者。

 

李院長告訴記者,從4月26日到5月2日的七天時間裏,粗略統計,大概有三千多人到北京京劇院的梅葆玖先生靈堂前來弔唁。其中既有梨園行、文化界的藝術家,梅先生的朋友、弟子,也有熱愛京劇的戲迷票友。讓他印象特別深的,是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耳背眼花,步履蹣跚,一個人坐了四個小時的公共汽車來到北京京劇院。“老人告訴我們,她就是來看看梅先生的。像這樣的人有很多,特別讓人感動。昨天下雨,以為人會少一些,沒想到,還是有很多人前來弔唁和送別梅先生。”李恩傑説,“梅先生的家傳和他個人的威望與藝術都令人尊敬,他的為人中正平和,待人誠懇,不管是跟他合作過的人,受過他指點教育的人,還是只有一面之交、甚至只是在電視上看過他表演的人,都對他有著極高的評價。”

 

北京京劇院這幾年舉辦“雙甲之約”紀念梅蘭芳誕辰120週年系列演出活動,李恩傑院長陪伴著梅葆玖先生,登上了美國兩大表演重地——林肯中心與肯迪尼藝術中心的舞臺,將梅派藝術再一次帶到全世界,産生了巨大影響。李恩傑院長表示,目前北京京劇院正在準備11月將在保利劇院上演的、梅先生最鍾愛的作品《大唐貴妃》,“我們一定要努力讓這版演出比當年的更加精彩,完成好梅先生的遺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