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員:出境遊把握維權的“理”與“度”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6-05-10 09:23:43 | 來源: 人民日報 |
中國公民在外的權益,是國家尊嚴的體現;而在外的行為,也是國家形象的代言
不久前,在越南芽莊金蘭國際機場,中國遊客與越南邊檢人員發生衝突。目前,該機場否認遊客所稱索賄情節,一名“擊打中國遊客背部”的越南保安被停職。此事會否有進一步處理,有待觀察。但其蕩開的漣漪,留給我們切實的思考:中國境外遊客該如何維護自身權益?
近年來,中國已成全球最大的旅遊客源國,每年走出國門的中國遊客過億人次,消費超過萬億元。俗話説,“在家千日好,出門時時難”,除了遭遇無理索要“小費”等情況,許多中國遊客都反映,曾經歷過被宰被騙、強制買賣、被迫增加自費項目等糟心事。一些旅遊目的國甚至出現了“專宰中國人”的餐館、免稅店和遊玩項目。日前曝光的韓國首爾一些餐館使用過期食材,只接待中國團體遊客,卻禁止韓國人進入,就是典型案例。
然而,不少當了冤大頭的中國人往往選擇息事寧人。主觀上,誰也不想因為小錢而敗壞遊興,掏錢買順心是首選;客觀上,確實也面臨語言不通、時間緊張、維權成本高等難題,沉默隱忍成為慣習。一些針對中國遊客的侵權行為,抓住的恰是這種心態。比如去年有幾位中國遊客,在蒙古國受到人身攻擊及侮辱,卻未聯繫中國駐蒙使館,也未向當地警方報案,而悶聲回國。幸得獲悉此事的大使館嚴正交涉,促使蒙方道歉,維護了中國遊客的權益。
放棄維權,雖説是個人選擇,往往卻也是迫不得已。境外遊的種種亂象,有旅遊目的國治理不力的原因,也有畸形的旅遊經營模式的問題。尤其是後者,成為許多亂象之根源。部分組團社和地接社、商家與導遊看準了團體遊客在信息掌握和行動能力上的短板,相互勾結、暗藏陷阱。
勇於對旅遊潛規則説“不”,中國遊客需拿起法律武器,善於依法維權。實際上,許多國家為維護本國旅遊形象設置了投訴維權渠道,比如泰國的旅遊法庭、西班牙的旅遊警察等。中國遊客要養成保留消費單據、收集一手證據的習慣,遇到侵權時方可保障正當權益。此外,當個人力量有限時,還可求助當地駐華使館。“‘中國腳步’走到哪,‘中國保護’就會跟到哪。”外交部部長王毅的此番表述正是我國政府的鄭重承諾。外交部設立全球領保應急呼叫熱線12308、中國警方在意大利景點與意方警察聯合巡邏等,就是為了讓中國遊客“感覺祖國隨時就在身邊”。可以説,中國遊客海外維權渠道日趨多元、環境趨好。
需要注意的是,海外維權同樣不能以觀點代替法律,以情緒代替理性,甚至衍生民族主義情緒。中國公民在外的權益,是國家尊嚴的體現;而在外的行為,也是國家形象的代言。確有一些遊客對自己的權利和義務了解有限,對維權方法和尺度認識模糊,遇到不快、不解的事情,容易走向過度維權。比如遇到航班延誤,動輒以“罷乘”、“佔機”、拿設備出氣等非理性方式維權,不僅得不到法律保護,而且有理也變成無理。維權當有禮有節有度,表達訴求於法律之中、恪守言行于文明之間。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當出境遊成為更多人的選擇,也需要切記遠方不僅有詩和悅享,也伴隨著各種風險。境外遊並不總是一帆風順,難免會遇到一些令人不爽的煩惱,此時需有理有據,也需要拿出勇氣,才能既維護權利,更維持尊嚴。(姜 赟)
新聞推薦
- 時政長鏡頭丨共“進”未來2024-11-04
- 中國走在了世界第一!今年中國物聯網連接數有望突破30億2024-11-04
- 第136屆廣交會:小産業贏得大市場2024-11-04
- 第十五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閉幕2024-11-04
- 發團金門!福建遊客:親切又神秘,期待2024-11-04
- “60後”臺胞秦巴腹地覓鄉愁 紮根40載心安即為家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