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籌建時,蔣介石為何“任性”挂冠而去?

黃埔軍校校長,在當時的國民黨內並非是特別顯赫的職位,然而對蔣介石來説,擔任黃埔軍校校長,卻是他政治生涯中一個具有決定意義的契機。正是以黃埔軍校校長為跳板,蔣介石才得以飛黃騰達,走進權力的長廊,進而躍向權力的巔峰。

 

1927年4月4日擔任北伐軍總司令的蔣介石第一次成了《時代》的封面人物

1927年4月4日擔任北伐軍總司令的蔣介石第一次成了《時代》的封面人物

 

1924年1月24日,正是國民黨一大期間,孫中山委派蔣介石為軍官學校籌備委員長,這原是蔣介石孜孜謀求,志在必得的關鍵職位。但時隔不久,2月21日,蔣介石卻突然留下一紙辭呈,“怫然而行”,使軍校的籌備工作一度陷於停滯狀態。蔣介石為什麼要辭職?個中緣由何在?

事情還得從頭講起。孫中山從一系列痛苦的失敗中,認識到創建革命武裝和發動民眾的重要,他決心“以俄為師”,借鑒俄國革命成功的經驗。他順乎潮流,改弦更張,改組國民黨、籌辦軍校,確立聯俄容共的新方略。

 

黃埔軍校初創時的蔣介石

黃埔軍校初創時的蔣介石

 

在此同時,作為孫中山主要軍事助手的蔣介石的思想卻循著逆反軌跡在發展——特別是他對蘇俄的態度。早先,蔣介石對於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曾給予熱切的關注,對革命後的俄國抱有朦朧的憧憬和嚮往,對俄國共産黨援助中國革命表示由衷的感激。1919年,蔣介石開始自學俄語,閱讀有關俄國革命的書籍,並撰寫過稱頌俄國的文章。1923年7月13日蔣又毛遂自薦,向孫中山提出:“為今之計,舍允我赴歐(係指蘇俄)外,則弟以為無事是我中正所能辦者。”“如不允我赴俄,則弟只有消極獨善,以求自全。”請求孫中山派其赴俄,考察蘇俄的政治、黨務和軍事。

 

但蔣介石在蘇俄考察三個多月的結果,卻在對蘇俄的認識及態度上發生了根本變化。他斷定國民黨“聯俄容共的政策,雖可對抗西方殖民主義于一時,決不能達到國家獨立自由的目的:更感覺蘇俄所謂‘世界革命’的策略與目的,比西方殖民主義……更是危險。” 他甚至斷言:“俄黨對於中國惟一方針,乃在造成中國共産黨為其正統,決不信吾黨可與之始終合作,以互策成功。”“彼之所謂國際主義與世界革命者,皆不外凱撒之帝國主義,不過改易其名稱,使人迷惑于其間而已。”“所謂俄與英法美日者……其利本國而損害他國之心,直五十步與百步之分。”蔣的這些意見和觀點招致了廖仲愷等人的批評,孫中山對其反對聯俄容共的建議也明確表示不能接受。

 

蔣介石與黃埔一期生合影

蔣介石與黃埔一期生合影

 

令蔣介石更為鬧心更感挫折的是,在國民黨召開以改組為中心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孫中山既未邀蔣與會,會後選出的中央領導機構中更沒有蔣的位置,孫中山在2月3日只任命他為中央執行委員會下屬的軍事委員會中的一個委員。胸懷政治抱負的蔣介石,這時的落寞寡歡可以想見,對孫中山心存不滿,也就事出有因了。特別是孫中山要蔣介石專心籌辦軍校,不必過問黨務和軍政大事,這對蔣介石無異是個很大的打擊,使他“終日不安,如坐針氈”。因此,他選擇了“走”為上計。

2月21日,蔣留下辭書,不告而別。蔣離職返鄉不久,3月2日給孫中山寫了一封洋洋數千言的長信。這封信的字裏行間,流露出他挂冠而去的動因之一是他對孫中山的強烈不滿。表白自己對孫“天難不從,無患不共”“為國為黨,而又為先生盡力者,殆無其人也!”並抱怨孫中山對他不信任,沒有對他專任不疑,沒有讓他過問黨政大事。 

 

對於蔣介石的不告而別,孫中山非常震驚,他隨即于23日派廖仲愷代理軍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抓緊籌備工作。25日又派鄧演達專程赴奉化,促蔣回粵。對蔣的辭呈,孫中山明確批示:“所請辭職,礙難照准”。對蔣介石的辭職行為,孫基本上採取了“君子愛人以德”的態度,一方面,責備蔣率性使氣,不顧大局,並嚴令其回粵;另一方面,對蔣又撫慰有加,對他作懇切的説服勸導,並以寬厚優容的胸襟,對蔣提出的若干要求,作了認真嚴肅的處理。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後中)、軍事總教官何應欽(左)、軍校訓練部主任王柏齡(右)在黃埔軍校開學典禮後合影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後中)、軍事總教官何應欽(左)、軍校訓練部主任王柏齡(右)在黃埔軍校開學典禮後合影

 

蔣介石早年任性使氣的性格,在他辭職這件事上也是有影響的。青壯年時期的蔣介石,任性暴戾,恃才傲物,鋒芒畢露,常為同僚所不容,也常有稍不順意即拂袖而去的舉動。孫中山對他的這一性格深有所知,並曾作過語重心長的批評:“兄性剛而嫉俗過甚,故常齟齬難合。然為黨負重大之責任,則勉強犧牲所見而降格以求,所以為黨,非為個人也”,勸導他不要嫉俗太甚,應有容人之量,更要為主義、為黨而犧牲個人所見。

 

蔣介石非常清楚軍校校長一職對他所寓含的非同尋常的意義。捨棄軍校無異於喪失一切,這對懷有很高政治慾望的蔣介石來説,是怎麼也不會願意的。所以當3月26日廖仲愷再次打電報問他“歸否?俾得自決”後,蔣介石即于28日復電錶示“弟必來粵”。而此時,孫中山已等不及了,又派許崇智請他回來履職。當校長的有力競爭者許崇智告訴蔣介石,自己無心校長一職時,蔣介石這才心滿意足地于4月14日與許崇智相偕回到廣州,4月26日到黃埔軍校辦公。

蔣介石離職黃埔的真實目的已經昭然若揭,蔣介石選擇在建校上最需要他的時候提出辭職,雖有思想政見方面的原因,但主要意在表達對孫中山任職安排的不滿和對其事業的“忠心”,引起孫中山對他的加意挽留,進而求得更多的信任要求更大的權力。“這種行為自可解釋為一種以退為進的心術,甚至意含要挾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5月3日,孫中山特任蔣為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兼粵軍總司令部參謀長。並允諾給予他在人事與財政上更多的權力。此時,孫中山自兼軍校總理、廖仲愷出任中國國民黨代表,蔣介石在黃埔名列第三。直至次年,孫、廖相繼辭世,蔣介石才真正坐上黃埔軍校第一把交椅。蔣介石由此邁出了他政治生涯中至為關鍵的一步。“從此以後,軍權全面由蔣介石取得,同時也隱然取得孫中山繼承人的地位,當然再也不出走了。”

 

參考資料:

陳國強:《蔣介石辭黃埔軍校職原因考》,《近代史研究》,1993年06期。

陳國強:《“黃埔”籌建時蔣介石為何挂冠而去》,《民國春秋》,1994年02期。

王曉光:《1924年蔣介石離職黃埔原因探析》,《黨史文苑》,2013年04期。

孫果達:《蔣介石出任黃埔軍校校長之原因考》,《上海黨史與黨建》,2016年2月號。

 

欄目簡介: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是非。海峽飛虹中文網攜手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特別策劃推出《聲音檔案——中山先生的一天》,借2016年孫中山先生誕辰150週年的日子,我們梳理中山先生親歷的歷史事件,為您講述民國的史事與人物,緬懷中山先生的歷史功勳。孫中山先生曾説過: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