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主任:海峽兩岸將開展更多合作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主任潘懷文12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如何減輕地震災害損失是海峽兩岸共同關注的問題,海峽兩岸將在協議框架內開展更多的合作。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5月12日11時17分,台灣宜蘭縣海域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震中位於北緯42.71度,東經122.00度。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目錄,震中周邊300千米近5年來發生4級以上地震共190次,最大地震是2016年2月6日在台灣高雄市發生的6.7級地震。

 

“台灣地區地震多發,主要是因為處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匯集碰撞的邊界地帶。”潘懷文對記者説。

 

潘懷文指出,台灣處在兩大板塊相互俯衝的特殊構造部位,所以發生的地震大都是屬於在俯衝帶上發生的地震,“海峽兩岸共同關注著台灣同胞如何減輕地震災害損失。”他説。

 

2014年海峽兩岸代表簽署了《海峽兩岸地震監測合作協議》。雙方同意地震監測業務主管部門通過雙方商定的地震臺站的數據資料及時交換,監測台灣海峽及鄰近地區地震活動。2015年,該協議正式生效。

 

“這份高規格協議使兩岸的地震科技工作者有了交流與合作的正式渠道。”潘懷文説,2015年10月,他曾率代表團赴台北進行交流,台灣同行亦來到大陸,這些交流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地震監測、前兆研究、防災減災等領域的實質性合作已逐漸展開。

 

潘懷文表示,兩岸共同面臨著嚴峻地震形勢,未來將在這份協議框架下進行地震監測、防災減災等合作。記者獲悉,2016年兩岸擬在大陸召開《海峽兩岸地震監測合作協議》第二次工作會議,商討執行協議的重點領域和規劃。(完)中新社北京5月12日電 (記者 張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