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帶製作:彩帶手中舞 細絲匯成“福”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6-05-12 16:23:09 | 來源: 廣州日報 |
姚麗娟婆婆一個小時只能織一米長的福帶。
福帶寓意幸福吉祥。
紅橙白藍黃,五彩絲線在一雙巧手下交織成結,鋪排出綿密美麗的花紋……這種寬半指、長百尺(約33.33米),帶著喜慶的彩帶,是許多老一輩東莞人的“舊時相識”:福帶。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福帶很受東莞人喜愛。裁剪後,它既能做裙帶、襁褓背帶,也可單純作節慶祈福賀喜之用,只是隨著年月流轉,年輕一輩對此漸覺陌生。
企石鎮一位八旬老人姚麗娟,是東莞寥寥無幾的福帶手藝人,“其實不是什麼稀罕物,只是現在年輕人不願意學,所以會的人越來越少。”她説,福帶寓意和諧幸福吉祥,手藝值得傳承下去。
實用美觀生活必需品
姚麗娟婆婆今年80歲,精神矍鑠、手腳麻利——這是多年堅持編織福帶鍛鍊出來的。她開始幹活了,將各色絲線穿過一個特製的竹篦,左手握著竹片在絲線間來回撥動,將之飛快纏結,右手拿著光滑的小木片,麻利地將線頭的結壓實。
這樣,一根根絲線被織成了半指寬的帶子,紋路圖案清晰,色彩層次鮮明,煞是好看。這很耗工夫,一米長的福帶,要織一個多小時。
“可以做裙帶、涼帽帶、小孩的背帶,結實美觀,當鑰匙扣串鑰匙都可以。”姚麗娟婆婆説,在過去,這樣織出來的福帶既耐用又實用,很受歡迎。
如今,隨著生活越來越好,福帶的實用功能漸被遺忘,當地人更看重它的祝福慶賀用途。
“老人家上了60歲之後,每次做大壽(過整十歲生日)就要給孩子們送福帶,把100尺的福帶剪12尺下來送給後輩,這叫‘過一點福氣’給孩子們,也寓意兒孫輩多多‘帶仔帶女’。” 姚麗娟婆婆笑説道。
據説,在企石乃至東莞方言裏,福帶被叫作“福帶仔”,送福帶給人,一方面是祝賀“福澤深厚”,另一方面是祝福受贈者人丁興旺。雖然,編織福帶並不複雜,但是所用絲線十分細,編織耗時長,很考手力和眼力。年輕人不願意學,有些會這門手藝的老年人視力和手腳能力又開始減退,所以,東莞的福帶手藝人,是越來越少了。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