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入選十大考古新發現 三星堆遺址再次落選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6-05-17 11:07:30 | 來源: 新京報 |
清代沉船,水下考古中水底發現的152毫米口徑炮彈頭。
內蒙古多倫,遼代貴妃家族墓中的玉佩。
浙江余杭,高壩崗公嶺斷面顯示的堆土結構。
江西南昌,海昏侯主槨室中的馬蹄金、麒趾金及兩盒金餅。
2015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按時代排列)
1 雲南江川甘棠箐
舊石器遺址
2 江蘇興化、
東臺蔣莊遺址
3 浙江余杭良渚
古城週邊大型水利工程的調查與發掘
4 海南東南部
沿海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存
5 陜西寶雞
周原遺址
6 湖北大冶
銅綠山四方塘遺址墓葬區
7 江西南昌
西漢海昏侯劉賀墓
8 河南洛陽
漢魏洛陽城太極殿遺址
9 內蒙古多倫
遼代貴妃家族墓葬
10 遼寧“丹東一號”
清代沉船(致遠艦)
水下考古調查
新京報訊 (記者黃穎)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16日揭曉,除了海昏侯漢墓考古這張“網紅臉”外,還有遼寧丹東致遠艦水下考古、湖北大冶銅綠山遺址等入圍,其中浙江余杭良渚古城週邊遺址已是第二次入選。
與往年相同,今年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也是經過初選和終評選出,終評在15日、16日兩天舉行,共有25個候選項目的考古相關負責人進行報告,再由評審投票確定最終名額。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劉慶柱是此次評審之一,他表示,今年入圍中評會的25個項目都很重要,“可以説是一個‘豐年’”,有些難以取捨。
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組成員徐光冀則表示,“2015年考古界的好項目很多。一批項目填補了相關領域的空白。”
在評審時,除了由專家評委會投票,還會結合其他因素取捨,比如要求考古發現在學術上有突破性意義,強調調查與發掘程式的規範性和科學性,鼓勵新方法新技術的探索和應用,並強調發掘過程中及發掘後遺址、遺跡和出土文物的保護等。
劉慶柱説,與往年相比,今年入選的10個項目的最大特徵是時間跨度特別大,“上至100萬年前的舊石器,下至清代致遠艦”,他説,另一個特徵則是反差很大,既有出土了大量金器的海昏侯墓,也有出土了很多勞動者墓葬的湖北大冶銅綠山遺址。
另外,今年的考古項目不少都是早年的發現,以往做過多次發掘,有些遺址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發掘。考古項目的地域分佈也更加均衡,入圍省份更多。古代少數民族、邊疆考古發掘仍佔有一席之地。
■ 揭秘
新發現1 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劉賀墓
海昏侯墓入選非因“網紅臉”
去年11月後,江西南昌海昏侯墓頻頻刷屏,這位家財萬貫的神秘墓主人身份,最後被遺骸腰間一枚刻有“劉賀”字樣的私印揭曉。
昨日現場,海昏侯墓考古隊領隊楊軍在“2015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後,表示很“驚喜”,“畢竟這次入圍的考古發現分量都很重。”
“關鍵不是挖到了什麼寶貝”,楊軍説,而是對於認識歷史帶來的改變。
接下來,海昏侯墓考古工作還要在青銅器保護、漆木、竹簡等實驗室考古方面做進一步探索,另外也要逐步確認5號墓主人身份。
劉慶柱則表示,海昏侯墓是新的發現、發現最多、內涵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級別最複雜,墓葬出土的不同文物記載了劉賀的不同身份和經歷,對於研究西漢列侯等級葬制具有重大價值,其重要性不可回避,評選時專家的意見較為一致。
新發現2 浙江余杭良渚古城週邊大型水利工程的調查與發掘
良渚遺址兩次入選因“太重要”
今年的考古項目不少是“老項目新發現”,以往做過多次發掘,有些遺址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發掘。
例如:四川廣漢三星堆再次入圍終評就遭到質疑,有網友説“三星堆都發現30年了,怎麼還在參評?”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回答説,“堆主才不會告訴你我,堆才挖了千分之一”。
不過,最終三年兩次入圍“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的四川廣漢三星堆考古遺址依然未能入選“十大”。
但良渚文化遺址卻是第二次入圍“十大考古新發現”。在2007年發現了良渚文明的都邑——良渚古城後,新近又確認古城週邊存在一個規模宏大的水利系統,其年代距今約5000年,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攔洪水壩系統。
其實“良渚每次都有驚喜”,昨日,北大考古文博學院資深教授嚴文明説,如果不是非常重要,太過突出是不會讓其入選的。
他介紹,此次發現的是良渚文明遺址的一個大的水利工程,方圓幾十平方公里,有高壩在山上把水擋住形成高水庫,還有低壩在下面形成了底水庫,還有引水渠等。
這意味著這些堤壩擋了三層水,是一個水渠,“這個規模在世界上、這麼早的時間獨一無二”,嚴文明説,這個系統的水利工程,讓人聯想到了大禹治水的傳説,“很多人懷疑,大禹是不是真的能治水?”
但是良渚遺址的水利工程比大禹的時代還要早很多,説明大禹治水也不是空穴來風,意義自不待言。
新發現3 內蒙古多倫遼代貴妃家族墓葬
墓誌銘稱先人是漢相蕭何
與同時參與終評的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相比,內蒙古多倫遼代貴妃家族墓葬顯得不那麼“知名”;而與一起入選十大考古新發現的海昏侯漢墓考古和致遠艦相比,這片貴妃家族墓葬也不那麼為人所知。
玄機藏在了墓誌銘上,劉慶柱説,根據出土墓誌銘記載,墓主人為遼聖宗妃,其家族在遼代九帝中共出過四位皇后,是遼代外戚最為顯赫的一支。
“墓誌銘上還説,這位貴妃是蕭太后,為蘭陵人,蕭何後人”,劉慶柱説,這是少數民族與漢族的聯姻證明,恰恰説明我們多民族之間的友好。
再加上墓誌銘上還説耶律氏為漢室劉邦之後,“雖然是傳説,但畢竟在(墓誌銘)自己認了”,這就説明中古時代不同民族都對國家産生了認同。
新發現4 遼寧“丹東一號”清代沉船(致遠艦)水下考古調查
“致遠艦”見證日本侵華歷史
歷史用什麼證明?遼寧“丹東一號”清代沉船(致遠艦)水下考古調查的結果或許能提供一個答案,經過三個年度共四次的水下考古調查,在深達24米的海底找到一艘鋼鐵沉艦,並確認為清北洋水師的致遠艦。
水下發現沉艦整體受損嚴重,發現多處火燒跡象,從周邊拋撒的鋼板、木質船板、鍋爐零件等物品,可推測發生過劇烈爆炸。
另外,通過歷次考古提取的文物,以及“致遠”文字款識的定制餐具等,均可證明“丹東一號”即為在甲午海戰中被擊沉的致遠艦。
“在中國的領海有一艘中國的軍艦被擊沉了”,專家説,這顯然不會是中國人做的,因此考古成果證明了當年日本侵略中國的事實。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