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試水“電子身份卡”
編輯: 李邵鵬 | 時間: 2016-06-24 09:24:52 | 來源: 北京商報 |
資料圖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繼利用掃碼支付、移動支付顛覆居民小額消費現金支付的傳統習慣之後,支付寶又與公安機關合作試水“電子身份卡”。北京商報記者昨日獲悉,武漢公安部門與支付寶合作開發的“電子身份卡”已在武漢城市服務中率先上線,除了在線上查看個人身份基礎信息、預約辦理身份證、出入境證件等用途,該身份卡未來也可以用於線下辦理酒店入住登記、場館檢票、機場和火車站身份核驗等。
舉例來説,如果用戶今後去住酒店忘記帶身份證了,打開手機即可辦理入住。北京商報記者嘗試發現,將城市服務定位切換成“武漢”後,就可以順利開通“電子身份卡”,不過,由於北京商報記者不在武漢當地,因此無法預約當地的政府機構辦理業務。
螞蟻金服城市服務事業部總經理劉曉捷此前表示,各地政府把很多政務服務辦理搬到線上,過程中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賬戶必須是實名,第二需要證明“我是我”。實名認證已經在交罰款、社保查詢等諸多場景中陸續得到應用。而在如何證明“我是我”的關鍵環節上,支付寶相關負責人表示,支付寶已經和相關機構聯合研發,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體驗人臉識別辦手續。“目前支付寶還在與各地的公安部門溝通,希望未來推廣到全國更多城市。”該人士透露。
“電子身份卡”的安全性如何保障,會不會存在被冒用的風險?對此,支付寶相關負責人表示,“電子身份卡”運用了大數據技術,對 “人”與“身份卡”之間進行了強綁定,很難被他人冒用。
相對於傳統實體身份證“丟失後無法登出”、“保密性差”的問題,“電子身份卡”對持卡人的身份進行三重核實,分別是基於人臉識別的實人核驗、基於用戶記憶的動態問卷、對於證件真實性的實人核驗。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支付寶對“電子身份卡”有著“推廣到全國、滲透至線下場景”的野心,但該新生事物的實際使用效果究竟如何,還需要看後續推廣情況。分析人士表示,在推進過程中,各地方政府的看法和響應程度可能存在差異,另外,公共機構和酒店等商業企業的關注點也會不同,因此在推廣時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新聞推薦
- 近6千億元産值!中國衛星導航應用多領域突破、國際影響力攀升2025-05-19
- 第二十七屆海交會促成一批兩岸産業經貿項目合作2025-05-19
- “第二十屆台灣人才廈門對接會”在廈舉辦2025-05-19
- 4小時快速尋親 速解臺胞尋親難題2025-05-19
- 在戛納中國館,跟著電影遊中國2025-05-19
- 在德國博物館看世界海圖上的中國航海文明2025-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