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撤太平島"百噸艇"挨批
編輯: 李邵鵬 | 時間: 2016-07-08 10:51:00 | 來源: 環球時報 |
【環球時報駐台北】應菲律賓單方面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將於下周公佈所謂最終裁決。外界推測裁決可能使南海緊張局勢進一步升溫。但在此關鍵時刻,台灣“海巡署”卻將馬英九執政時期增強部署在太平島的兩艘大型巡防艇全部撤回。只剩下只能在近岸巡邏的老舊小型艦艇。臺當局此舉被網友罵為“漸進性賣臺”。蔡英文上臺後,台灣能否守住太平島?這種擔憂情緒迅速在島內蔓延。
據台灣聯合新聞網7日報道,考慮到太平島新建碼頭,馬英九去年年底首度增派兩艘新造100噸巡防艇進駐太平島(舷號PP-10052、PP-10053),固定配備20機炮。艦船視狀況可駛出6公里禁限制水域,執行巡護、護漁任務。不過,其中10052艇今年4月底被調回進行年修後,就沒再被派回太平島,而併入高雄海巡隊執勤;近期10053艇也被調回,民進黨執政下的“海巡署”將馬英九增派的100噸艇全部抽調回臺,沒有歸期。臺海巡部門知情官員説,兩艘百噸艇是奉令回到高雄“防颱風”,避免大浪使艦艇碰撞碼頭造成損害。該知情官員也透露,太平島生活艱困,海巡隊員赴南沙長期執勤的意願不高。
《聯合報》稱,100噸艇也是太平島首度配備“水炮”的艦艇,進駐後對取締非法越界捕魚的大陸或越南漁船的驅離有相當成效與威懾效果。年初有闖入太平島2.5海裏處違法作業捕撈的大型越南漁船,試圖衝撞臺方警艇後,遭100噸艇發射水炮強力驅離,違法漁民曾向越南媒體抱怨臺方“越界執法”,顯見100噸艇守島護漁的威力。
據台灣媒體報道,親民黨民意代表周陳秀霞7日上午在民意機構外事及防務委員會”質詢時稱,美中強勢應對南海仲裁案,但媒體卻報道“海巡署”部署在太平島的兩艘百噸海巡艇撤回台灣,這樣做對不起台灣人民。對此,臺防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馮世寬表示,應該是要防颱風而非撤離,不是“不保衛台灣”,而是在颱風中無法進行戰爭,所以才撤離。周陳秀霞質問,過去越南就是趁颱風來時,臺軍撤守,而佔據敦謙沙洲至今,並積極建設,若越南跟菲律賓趁颱風天佔領太平島,臺防務主管部門有應對對策嗎?馮世寬説,防務主管部門有應變計劃,且太平島上有駐守“海巡署”官兵,有基本防衛武力。國民黨民意代表黃昭順説,馮世寬早先宣稱,若在10年前任防務主管部門負責人,將會把太平島搞大10倍,“馮世寬你現在不能示弱”。馮世寬説,在這個敏感時刻,尤其中國大陸正在西沙演習,臺方不見得要在這時展現實力。國民黨民意代表江啟臣質疑,颱風是向台灣來而非太平島,海巡船為何要撤?對此,馮世寬説,相關問題應向“海巡署”厘清。
臺“海巡署”7日下午稱,南沙太平島受颱風、低氣壓侵襲或西南氣流影響時,可能危及100噸級巡防艇安全,才在颱風季節把100噸級巡防艇移調回臺作整體規劃運用。在南沙太平島常年配置多艘多功能艦艇及M8艇執勤,並借由南沙“碧海項目”巡護航次或視海域狀況延長勤務運行時間等方式,彈性機動調整勤務。
撤走100噸的巡防艇後,太平島上還有什麼船?聯合新聞網7日報道説,“海巡署”撤離兩艘大型巡防艇,島上只剩下耐波力差、只能在近岸巡邏的老舊小型船艇,包括M8快艇與原作為河搜使用的多功能巡緝艇。據了解,過去百噸艇未進駐時,島上還有20噸級巡防艇,現在卻只剩沒有固定武裝的快艇,執勤人員驅離外國漁船要使用手持擴音器與手板廣播,船上也沒有固定武器,須官兵自行持用輕型自動武器,完全無法和鄰近越南佔領的敦謙沙洲上所部署的軍用巡邏船抗衡,海上執勤執法能力大後退。
有臺外事主管部門官員透露,對南海仲裁案,“堅持主權、不挑釁大陸與讓美國滿意”三原則確實存在。據了解,臺方關切太平島被認定為島還是礁,如果認定是島嶼,當然就沒事,但如果將它當成礁岩,臺方將會發表嚴厲回應。
台灣前民意代表邱毅7日接受香港中評社採訪時稱,看蔡英文對南海的態度,就要先與馬英九比較,檢視兩者差別,馬英九對南海態度是明確的、積極的、堅定的,而蔡英文是消極的、模糊的、低調的。蔡英文身邊幕僚曾放話有意放棄太平島,甚至透露要租借給美國當基地用,蔡對這些傳言都沒駁斥與澄清。蔡英文只考慮一件事,就是放棄南海主權主張的大禮,什麼時間點送給美國,政治效益最高?一旦南海仲裁結果不利於中國大陸,否認“U型線”的存在,就是蔡英文放棄南海主權且以租借的方式讓美軍進佔太平島的最佳時機。
“南海尖銳化,防兩岸誤判”,台灣《中國時報》7日發表評論稱,仲裁案預定12日公佈結果,美國、菲律賓和中國大陸相繼舉行大規模軍演,卡在中間的民進黨當局面對南海爭議本就進退維谷,如今在導彈誤射事件後,兩岸關係再受衝擊,蔡英文應把南海爭議和導彈誤射事件後續應對,提高到台灣安全層級處理,尤其應避免兩岸當局因誤判對方意圖而拉高對抗形勢。文章稱,兩岸目前雖因官方協商機制中斷而溝通困難,但經由公開立場的宣示將是兩岸高層間接對話、化解誤判的重要途徑。臺方對仲裁結果的回應,必須嚴守“主權”立場,不能向對岸傳遞錯誤訊息,讓兩岸關係進一步惡化。
新聞推薦
- 時政長鏡頭丨共“進”未來2024-11-04
- 中國走在了世界第一!今年中國物聯網連接數有望突破30億2024-11-04
- 第136屆廣交會:小産業贏得大市場2024-11-04
- 第十五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閉幕2024-11-04
- 發團金門!福建遊客:親切又神秘,期待2024-11-04
- “60後”臺胞秦巴腹地覓鄉愁 紮根40載心安即為家2024-11-04